火针疗法——一项利用火烧红针具针刺穴位的疗法,其立竿见影的疗效常常让很多患者爱上它。
一、火针起源
火针是我国传统的针灸方法之一,创立于《黄帝内经》,该书第一次明确记载了火针,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对火针疗法的名称、针具、刺法、适应证、禁忌证等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
二、火针疗法的特色优势
火针疗法最大的特点,就是火针具有针刺和灸疗的双重作用。另外,相比毫针刺,由于火针刺激量大,故不留针即可取得毫针长时间留针的效果,并且火针的治疗间隔较毫针为长,可节省患者往返就诊之苦、因此、火针治疗的时间成本较低。火针的主要缺点是疼痛较重,视之令人畏惧,部分患者难以接受。但只要术者手法熟练、针具、进针部位选择适当,火针的疼痛感可以减轻,数次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最终均能接受火针疗法。
火针的适应证比较广泛,古人说过:“凡属寒热虚实、病灶轻重远近,无所不宜。”这是因为火针具有以下广泛的作用。
(1)温阳扶正
火针可以借火助阳,治疗阳虚所导致的各类虚寒证。
1、中焦虚寒,火针可振奋脾胃阳气,改善其消化功能。
2、肾阳不足,火针可益肾壮阳,治疗肾虚腰痛、阳痿、遗精。
3、阳虚气陷,火针可升阳举陷,治疗胃下垂、阴挺。
4、阳气得充,火针可使气化有权,水液运行无碍,痰饮得化、水肿得消。
(2)温通经络
1、温通经脉使得气畅血行,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故可治疗各种痛证。
2、温煦机体,疏通经络,鼓舞气血运行,故具有解痉、除麻、止痒之功。
(3)祛邪散热
1、“开门驱邪”。风寒外袭,肺失宣降,出现喘咳症状,火针可以通过温热刺激腧穴经络,以温散风寒,驱邪外出。
2、寒湿之邪侵入机体,痹阻经络而引发各种痛症,火针借其火力,可温化寒湿、流通气血,气血行,经络通则疾病除。
3、“以热引热”。火针亦可用于热证,对于痄腮、蛇串疮等病症属热毒内蕴,使用火针可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引动火热毒邪外出,从而使热清毒解。
(4)去腐排脓,生肌敛疮
1、火针具有收肌敛疮的功效,可治疗一些经久不愈的疮口或其他慢性溃疡,如破溃的瘰疬、臁疮等。
火针除了以上作用外,还有消癥散结、升阳举陷、宣肺定喘、镇痛、止痒、除麻、定抽、息风等作用。简而言之,机体无邪时,火针可助阳扶正;机体有邪时,火针可散邪驱邪。火针疗法是针灸治疗疑难杂症、重症痼疾的有力工具。
三、火针主治范围
1、筋伤科、外科病症
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腰间盘突出症、急性扭伤、腱鞘囊肿、膝骨关节炎、筋膜炎等。
2、皮肤科病种
痤疮、湿疹、带状疱疹、荨麻疹、牛皮癣等。
3、内科病种
头痛、眩晕、胃痛、哮喘、腹泻、便秘、痛风等内科病症。
4、其他病症
乳腺炎、痛经、子宫肌瘤、顽固性口腔溃疡、咽喉肿痛、过敏性鼻炎等。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筋伤科胡成想、陈小砖、胡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