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改善局部微循环,具有祛除病邪,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清热除湿、消肿止痛的功效,增强机体自身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01.头晕头痛
取穴:风池至肩井,头维至率谷。
操作方法:取坐位,在所选穴位上用碘伏消毒后均匀涂抹润肤乳油,用刮痧板先刮风池至肩井,头维至率谷,再刮足三里、太冲。以局部皮肤发红或出痧为度,还可以用刮痧板棱角点按百会、肩井,刮痧时要用力轻柔。
02.失眠:
取穴:四神聪、安眠、内关、神门、三阴交。
操作方法:取舒适体位,在所选穴位上用碘伏消毒后均匀涂抹润肤乳(头部穴位无需涂润肤乳,下同),用刮痧板先刮四神聪、安眠穴,再刮内关、神门穴,最后刮三阴交,以皮肤潮红或轻度出痧为度。胸院胀闷、痰多者加刮中院、足三里至丰隆。
03.高血压:
取穴:百会至风府,足三里、太冲、涌泉。
操作方法:在所选穴位上用碘伏消毒后均匀涂抹润肤乳,用刮痧板先刮百会至风府,刮20至30次左右,以皮肤发热为宜。再刮足三里、太冲、涌泉。其中涌泉可重刮,还可以用刮板棱角点按这三个穴位。
04.中风后遗症:
取穴:百会至风府,大椎至至阳,肩嗣、曲池、手三里、合谷、阳陵泉、足三里、解溪。
操作方法:取卧位,在所选穴位上用碘伏消毒后均匀涂抹润肤乳,用刮痧板先刮百会至风府,大椎至至阳,再刮曲池至手三里,合谷,最后刮阳陵泉、足三里、解溪,以皮肤潮红为度。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脾胃病科(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