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四季养生】春分养生要注意些什么?中医专家告诉你!

发布日期:2024-03-21

春季养生应遵循养阳防风的原则。春季,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要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凡有损阳气的情况都应避免。中医养生学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意思是说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的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早春时节,养肝护肝要从情志、饮食、起居、锻炼四方面入手。


一、养肝调肝舒畅情志

肝脏属木,与春气相应,主升发,喜畅达疏泄而恶抑郁。故应保持精神愉快,气血顺畅。很多人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口苦、肩膀酸痛、偏头痛、乳房及两胁胀痛、臀部及大腿外侧疼痛,这就是肝气不畅的表现了。


二、食补为先少酸多甘

适当食用辛温升散的食品,如韭菜、生姜、洋葱、油菜、香菜、豆芽、白萝卜等食物;应多吃一些性味甘平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


三、春捂秋冻早睡早起

春天气候多变,倒春寒、回南天接踵而至,不宜太早脱掉保暖衣服,特别是年老体弱者,更是不应该骤减衣物。睡眠上要早睡早起,晨起到空气清新之处舒展筋骨。


四、户外运动舒展筋骨

春天气候较温暖,应多参加户外活动,通过运动促进人体血液的循环,多做缓和的运动如放风筝、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


春季预防流感和感冒是关键!春季是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繁殖旺盛的季节,加上此时气候变化无常,人体皮肤肌理逐渐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下降,稍不注意,极易受寒,寒邪极易引发呼吸道感染。所以预防流感和感冒是关键。


五、预防流感可以这样做!

1.温灸:可温运气血,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和保健目的,从而能够抵抗寒邪侵袭,防治感冒。

选穴:大椎穴、风门穴、肺俞穴、足三里。

方法:将艾条点燃的一端靠近穴位,距皮肤约二寸处。根据患者的热感反应,上下移动,调节温度。在患者施灸处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觉时固定施灸,稍有红晕为度。一般可灸10至15分钟。2天1次,晚上9点左右睡前施灸。

2.冷水洗脸: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早晨用冷水洗脸,洗脸后屏住呼吸,将面部浸入冷水中5至10秒。随后拭去水分,用手摩擦头和面部至热,每次1至2分钟。用冷水洗脸,即使在平时外界气温突然变化的情况下,身体亦能适应,不易着凉而发生各种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肺炎等。

3.足浴:“春天洗脚,升阳固脱”。足浴可加快全身血液循环,较快地扩张人体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管网,从而使呼吸道黏膜内血液中的白血球能及时消灭侵袭人体的细菌和病毒,使人体免受感染。

在足浴盆里,加上生姜30克,切碎,入水1500毫升,煮沸5至10分钟,再加入凉水,使水温保持在40度左右,泡脚30分钟左右。生姜辛温,具有疏风散寒的功效,用此泡脚可有效预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 李博涵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