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棒!8岁女童手臂脱位,不开刀,中医手法成功复位!

发布日期:2024-04-13

运动是小朋友阳光灿烂的翅膀

让他们的身体自信的飞翔

祖国未来的花朵

在绿茵场上追求着

更高 更快 更强


近日,深圳市中医院创伤骨科门诊来了一对着急的母亲和一位左手打着石膏的小女孩,妈妈焦急地向医生诉苦:“余医生,我女儿怎么办呀?昨天在学校上体育课踢足球摔倒了,其他医院都去了,都说只能开刀动手X,她才8岁呀,小孩子手术风险那么高!我们好心疼的,还会留下伤疤还会影响美观,请您一定想想办法!”


余阗主任医师一边安抚着女孩妈妈的情绪,一边查看了小女孩及其附带资料,迅速诊断为“孤立性创伤性桡骨头脱位”。



什么是孤立性创伤性桡骨头脱位?

孤立性创伤性桡骨头脱位(Isolated Traumatic Radial Head DislocationI)是指不伴有尺骨骨折的外伤性桡骨头脱位,此疾病发生较为罕见,多见于2至9岁儿童。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在20年内记录的46例类似桡骨头脱位的病例中,仅出现了12例孤立性创伤性桡骨头脱位,且此病没有性别及种族差异。正由于该疾病较罕见,临床上没有对此标准的治疗方案及足够多的成功手法复位案例,因此许多医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动刀子”复位。


余阗主任医师迅速召集创伤骨科成员肖伟副主任医师、徐文铭副主任医师以及洪强住院医师对此病例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可以尽快行麻醉下手法复位。复位前CT平扫(新)(左肘关节)检查所见:左侧肘关节对位欠佳,左侧桡骨小头向掌侧移位。



复位过程:助手双手持患儿患肢上臂,术者一手置于肘内侧、拇指肘前侧,患肘过伸位两人对抗,对抗牵引过程中使肘关节轻度内翻并逐步使前臂旋后,C形臂X光机透视肘关节正位片提示肱桡关节对位良好,但侧位片提示桡骨头半脱位。



随即改变复位方法,术中一手持前臂远端,对抗牵引下将时关节屈肘90°,同时将前臂极度旋后,扪及入臼感,C形臂X光机透视肘关节正侧位片提示肱桡关节对位良好。



立即行石膏托超肘、腕固定,将患肘固定于屈肘95°、前臂旋后位。手法复位顺利完成!


DR(左桡尺骨正侧位)检查所见:左肘关节外固定下,左侧尺桡骨未见明显错位性骨折,左肘关节在位,左上下尺桡关节对位良好、未见尺桡骨干骨折。



CT平扫诊断意见:左肘关节外固定下。左侧肘关节对位尚可。



出院后1周复查:患儿疼痛明显减轻,远端皮肤感觉、手指活动正常,左肘关节外固定下,左肘关节在位,左上下尺桡关节对位良好、未见尺桡骨干骨折,关节面尚光滑,关节间隙未见异常。



在儿童创伤性孤立性桡骨头脱位中,为什么选择手法复位?

1.风险较低:手法复位是非侵入性的操作,相比于手术切开复位,风险较低,术后并发症的概率也较小。

2.恢复快速:手法复位是非侵入性的操作,对于儿童来说,恢复较快。儿童本身活动力较强,手术切开复位可能需要较长的术后康复时间,而手法复位恢复较快,可以尽早恢复日常活动。患儿通常可以在一天内开始进行骨功能锻炼。

3.成本较低:手术切开复位需要手术器械,费用较高。而手法复位不需要额外的设备和费用,相对经济。

4.创伤小:手术切开复位可能对儿童的桡骨头和相关关节带来额外的损伤,对骨骼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增加术后的疼痛和感染的风险。而手法复位避免了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潜在风险,手法复位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对骨骼的损伤,有利于骨骼的正常生长。


康复及锻炼:

1.第1-2周:固定石膏或护具佩戴,并保持正确的位置和稳定性。避免使用受伤的手臂,尽量避免剧烈活动。

第2-4周:开始进行被动运动,以恢复受伤手臂的活动范围。

3.第4-6周:逐渐开始进行主动的肌肉收缩运动,以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

4.第6-8周:增加重量负荷,进行逐渐增加的力量训练。加入手、手腕和上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锻炼。

5.第8-12周:针对受伤手臂的特定功能性锻炼,例如握力训练和球类运动。渐进性增加日常生活和体育活动的参与。


如何预防儿童孤立性创伤性桡骨头脱位?

1.监督儿童的活动:儿童在进行体育活动或玩耍时,应有成人监督,并避免过于剧烈或危险的活动。

2.提供适当的保护措施:如果儿童参与体育活动或进行某种运动时,应给予他们适当的保护装备,如运动鞋、护膝、护手等。

3.儿童教育:教育儿童有关避免受伤的知识和技能,告诉他们什么是危险的活动,如何正确地玩耍和运动。

4.提供安全环境:在家中或其他儿童活动的场所,应提供安全的环境,清除障碍物,防止儿童跌倒或碰撞到物体。

5.动态热身:儿童参与体育活动前,应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以减少肌肉拉伤和关节脱位的风险。

6.学习正确的技巧和姿势:儿童参与某种运动或活动时,应学习正确的技巧和姿势,以减轻对关节的冲击和压力。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骨伤科余阗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