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百日咳来袭,中医有妙招!

发布日期:2024-05-15

目前百日咳正在全世界流行!今年至3月,捷克、丹麦、比利时、英国、澳大利亚等的感染数激增。英国方面预测,今年报告数或是近30年来最高。我国1至2月,全国报告百日咳32380例,是去年同期的近23倍,这3万余百日咳病例中,有13例死亡。[1]


一、中医眼中百日咳

中医称百日咳为顿咳、痉咳、鸡咳、鸬鹚咳。中医认为百日咳的核心病机为外感时疫,内蕴伏痰,时邪与伏痰搏结,阻遏气道,肝经郁热,肺气上逆而为病。因此,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泻肝肺清热,化痰降逆,临床分为初咳期、痉咳期、恢复期三期论治,多用中药汤剂治疗(见下表)。常用中成药物包括小儿鹭鸶咳丸、百日咳片、蛇胆川贝液、百咳宁丸等。


二、中医特色治疗

1.刺四缝


四缝穴刺络放血有一定的清泻肺热、祛邪外出的功效,可用于小儿百日咳的辅助治疗,操作方法同样是用三棱针(或静脉穿刺针)进行点刺放血。



2.拔火罐


痉咳期在肺俞等穴拔火罐2至3次,可缓解痉挛性咳嗽。



3.刮痧




铜砭刮痧能够有效缓解咳嗽的症状,并促进痰液排出。刮拭督脉、足太阳经、手太阴经穴部位。刮拭动作要轻柔,刮到皮肤潮红即可。



4.穴位贴敷



咳嗽常用贴穴位如:天突穴、大椎穴、肺腧穴、脾腧穴、膻中穴等,药物经皮吸收,达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5.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是用王不留行籽贴贴在耳穴上,并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治疗疾病。


常用止咳祛痰耳穴: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肺、气管、咽喉等。每次选3至5个穴位,每日轻按揉2至3次,3天左右交替换对耳。



6.小儿推拿



也分三期论治:

1)初咳期以温散祛寒宣肺、疏风清热宣肺为主,揉一窝、掐合谷等。

2)痉咳期以涤痰降气、泻肺清热为主法,清肺经,接着揉小横纹,逆运八卦等。

3)恢复期以养阴润肺、益气健脾为主,补脾经,清补肺等。


三期均可拍背促排痰:让宝宝半坐卧或者侧卧,五指并拢并稍微弯曲手指,手掌中空,用手部腕关节来发力,由外到内、由下至上拍打。










7.食疗

1)金荞麦汤:金荞麦(根茎)10g,桔梗10g,冬瓜子10g,炒薏苡仁15g,百合10g,山药15煲汤,用来清肺排痰养肺。

2)大蒜饮(恢复期不用):

浸泡法:大蒜15克,白糖30克。将大蒜捣烂加糖,冷开水1杯,浸泡5小时后,分3次服。每天1剂,连服4至5天。用于较大儿童。


蒸制法:成人取大蒜7至10瓣,小儿取2至5瓣,放案板上拍碎,或者切成片;放入小碗,加冰糖,加入约小碗高度三分之二的水,放入蒸锅;水烧开后,改用小火蒸15分钟即可,每日2至3次,一次小半碗就可以。

3)白萝卜蜂蜜水:白萝卜适量切成薄片,加2至3勺蜂蜜静置30至60分钟后取汁水口服。

4)恢复期

川贝雪梨水:梨1个挖去心,装入川贝母或川贝末3g,蒸熟食之。

薯蓣饮:干山药片60至120g煮水代茶饮。


中医治疗,需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哦~


三、预防调护

1.百日咳属于传染病,患儿早期发现后,尽量呼吸道隔离,应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患儿要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感染其他家庭成员。

2.免疫接种是必要的预防手段,婴幼儿尽早接种百日咳幼苗。

3.当避风寒湿,适当做好保暖,增强体质,调畅情志。可佩戴香囊预防。


参考文献:[1]中国新闻网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儿科郑梅芳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儿科 喻闽凤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