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失眠了该怎么办

发布日期:2024-11-11

患有失眠只能靠安眠药来解决吗?针对失眠症的治疗,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物理治疗、中医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等。而首要的治疗方法,便是心理治疗,其中CBT-I,即睡眠认知行为疗法,尤为常见。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CBT-I疗法。

CBT-I近年来已被国内多份失眠相关指南推荐为一线治疗的重要方法。不仅在国内,美国和欧洲也强烈推荐所有成年患者在面临慢性失眠时,将CBT-I作为初始和一线治疗的选择。CBT-I在短期内的疗效与药物治疗相当,而长期效果则更为显著,优于药物治疗。CBT-I融合了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其核心至少包括一种认知成分和一个核心行为成分(如睡眠限制、刺激控制),此外还可能包括松弛疗法、矛盾意向、音乐疗法、催眠疗法等多种治疗手段。

具体治疗方法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睡眠卫生:通过识别并纠正患者不良的生活与睡眠习惯,协助其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2)认知治疗:旨在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对睡眠的错误认知及非理性的信念与态度,从而树立积极、合理的睡眠观念,进而改善睡眠质量。

(3)睡眠限制:通过限制夜间卧床时间,提高睡眠的连续性,直接提升睡眠效率,并禁止日间小睡,以增强夜晚的睡眠驱动力。

(4)刺激控制:旨在消除床与不良后果(如觉醒、沮丧、担忧)之间的消极联系,重建床与睡眠之间积极明确的联系。

(5)松弛疗法:通过放松治疗,降低患者睡眠时的紧张与过度警觉,促进入睡,减少夜间觉醒,提升睡眠质量,尤其适合夜间频繁觉醒的失眠患者。

(6)矛盾意向:该疗法假设患者通过有意进行某种活动来改变对该行为的态度,进而消除与该行为相关的不适应情绪状态,让患者直面失眠所引起的恐惧和焦虑。(7)音乐疗法:轻柔舒缓的音乐有助于降低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缓解焦虑情绪和应激反应,分散患者对入眠压力的注意力,从而促使患者放松并改善睡眠。(8)催眠疗法:通过加深患者的放松状态,运用放松和想象的方法减少与焦虑相关的过度担忧及交感神经兴奋,进一步改善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麻醉科与手术室 王瀚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