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的李阿姨平时爱吃点小零食,尤其偏爱山楂。一周前,李阿姨嘴馋,空腹吃了大量的山楂后,出现了腹胀腹痛的症状。她以为是自己吃多了,没太在意。一天前,李阿姨腹痛加剧了,不仅开始呕吐,还停止了排气排便。家人赶紧送她到医院检查,CT结果显示食物性肠梗阻,血象高,感染性休克。
经过检查,医生取得了家属同意后,立即进行剖腹探查术。原来,李阿姨的回肠里有一大小约5cm的食物性粪石,几乎完全堵塞肠管,有山楂、西洋菜等食物。取出粪石后,结合大承气汤,中药灌肠等方案,李阿姨顺利恢复出院。
一、什么是食物性粪石肠梗阻?
食物性粪石肠梗阻,是因为进食的蔬菜、水果凝结成粪块堵塞肠道。
好发于老年人或幼儿,老年人胃肠道功能减退,牙口不好,食物难以嚼碎,幼儿胃肠道消化功能尚未达到正常水平,空腹进食难以消化食物,可能导致食物凝结成块,堵塞肠道,最终导致肠梗阻。特别是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存在自主神经病变,严重者可出现胃肠轻瘫,增加了食物在胃肠中的存留时间,极易形成粪石。
二、为什么山楂等食物容易引起肠硬阻?
按照生活常识,山楂属于促进消化的食物,为什么还会引起肠梗阻?这就与其中特定的营养成分有关。山楂肠结石的成因与山楂中果胶和单宁酸的含量较高有关。
可导致植物性肠结石的食物多达45种之多,常见的有柿子、黑枣、山楂、香蕉、麸皮、苹果、西洋菜、黄豆芽等。
柿子与黑枣同属柿科,内含鞣酸较多,在未成熟或未脱涩的果实中鞣酸的含量可高达25%,当柿子成熟后,鞣酸便存于果皮下及花托处。鞣酸在胃酸作用下,能与蛋白质结合生成分子更大的不溶于水的沉淀物,遇柿子中的果胶(7%)和树胶(含14%)就将柿皮、柿纤维和食物残渣等胶着在一起,形成凝块,经胃排空至肠道。
绝大部分凝块在肠道碱性消化液作用下,离散成小碎块排出体外,但仍有极少数凝块滞留在肠道的某一部位,形成植物性粪石,直接阻塞肠道。也可因碳酸盐、磷酸盐等酸性或碱性物沉积逐渐增大而缓慢阻塞肠道,导致肠梗阻。
三、生活中怎样避免发生植物性肠硬阻?
避免空腹进食未成熟的柿子、黑枣、山楂等可致肠结石的植物果实。若进食成熟的该类果实时应于餐后少量食用,部分果实在去皮或经过科学加工才能食用。老年人或幼儿不吃这类食物或吃之前切成小块,少量多次服用。
四、发生后有什么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患者发病早期或未出现严重腹膜炎体征时,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采用复方大承气汤胃管内注入及电针治疗(中脘、天枢、足三里、太冲;脾俞、胃俞),疗效可。
体检报告到手,肝胆方面指标出现了异常,去哪个专科看?找哪位专家?知名专家约不上?门诊排队挂号难?成为了患者诊疗路上的一个大难题!面对这种情况,深圳市中医院体检科与肝胆临床科室(外一科)刘嘉林专家团队建立相互协作互通关系,为客户提供绿色转诊通道,确保体检者在检查中发现问题时能及时得到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绿色转诊服务内容涵盖“专家一对一、医院住院绿色通道、特邀专家手术预约”。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外一科汪洋 、体检科刘碧云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外一科刘嘉林 、体检科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