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病痛缠身总难消?平衡火罐法,为你平衡阴阳,拔除病痛

发布日期:2025-03-29

平衡火罐法是拔罐疗法的一种,是平衡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医的基本理论为基础(阴阳学说,脏腑学说,五行,经络学说等);以现代医学的神经反射为治疗途径,以自我修复,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为治疗核心;运用不同的拔罐手法作用于人体的一种非药物治疗的自然平衡疗法。



中医认为经络有“行气血,营阴阳,儒筋骨,利关节”的生理功能,如经络不通则经气不畅,经血滞行,可出现皮、肉、筋、脉及关节失养而血脉不荣、六腑不运等。身体的平衡打破后,人体就会出现各种痛痒症状。



有文献报道,督脉为阳脉之海,手足三阳经气皆会于督脉,它能统摄调理全身阳气,维系全身元阳,足太阳经接纳、转输各经之经气,五脏六腑之气均输注于足太阳膀胱经,而夹脊穴旁通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经气相通,对其行平衡火罐疗法,可同调二经,发挥通络活血、行气止痛的作用;且平衡火罐疗法通过燃火将罐内空气通过驱逐,促使罐内负压的形成,使罐口于皮肤表面形成良好的附着,利于改善机体血液循环,促进内皮细胞修复,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加快皮损区域的新陈代谢,利于减轻机体疼痛感[1]。



深圳市中医院皮肤科开展的传统的非药物疗法——平衡火罐包括闪罐、揉罐、走罐、抖罐、留罐等手法,通过平刮、扣吸、牵拉、揉拨背部体表经络、局部皮损区及夹脊穴周围区域,通过良性刺激及火罐的温热效应,对皮肤、毛孔、经络、穴位的吸拔作用,可以引导营卫之气输布,鼓动经脉气血,儒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从而激活背部皮下隐藏的大量免疫细胞,同时使虚衰的脏腑机能得以振奋,畅通经络,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使气血得以调整,五脏安和,从而达到健身祛病疗疾的目的,让身体恢复至平衡状态。



一、适应范围

临床上适用范围很广,各科疾病均有所涵盖。总体来说,平衡火罐药物罐技术适用大部分皮肤病症,尤其寒证、痛证、慢性虚证疾病等。



二、平衡火罐禁忌

1、凝血功能障碍、呼吸衰竭、重度心脏病、严重消瘦、血液病人、孕妇、腰骶部及严重水肿等不宜拔罐。

2、部分皮肤破损有瘢痕处。

3、急性病。



三、平衡火罐后注意事项

1、拔罐前应避免过饱或饥饿、饮酒、过劳等状态。

2、拔罐中,如您感到胸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告诉医护人员。

3、拔罐后注意保暖防风避免冷空气刺激,减少寒气入侵的机会,4至6小时内不要洗澡,避风寒。

4、合理饮食:拔罐后的患者应该注意饮食,避免摄入酒精、麻辣烫等刺激性食物,同时也应避免暴饮暴食、过度饥饿等极端饮食情况的发生。同时保证充足休息,让身体有恢复和调整的时间。

5、补充水分:在完成拔罐后,患者应适量饮温水,有助于补充体内水分,促进新陈代谢和废物的排出。

6、起罐后,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为正常表现,应避免抓挠,以免破溃,引起感染。如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参考文献:

[1]林梅;傅秋媛;何芬;.陶土罐与玻璃罐平衡火罐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对比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01):121-123.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皮肤科护理组 蒲继红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皮肤科钱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