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孩子的小脸烧得通红,体温计显示39.2℃。家长阿健一边心急地翻出退烧药,一边在手机上搜索“孩子高烧要怎么办?”当手机浏览器里塞满了“高烧必须打针”的搜索结果时,他终于坐不住了,抓起车钥匙准备冲往急诊。作为医生的表哥按住了他的手:“先等等,发热不是洪水猛兽,孩子的身体正在打一场‘自卫战’。”
一、发热是身体点燃的“烽火”
“发烧不是洪水猛兽,是身体在城头点狼烟。” 表哥徐医生这样比喻。他说当病毒入侵时,身体会像古代边关升起烽火:体温就是指挥免疫细胞行军速度的旗帜。就像用蒸汽蒸馒头,适当的温度让面团里的酵母菌活跃起来。
孩子裹着薄毯微微发汗时,表哥徐医生提醒:“要是刚冒烟就急着泼冷水(打退烧针),反倒把邪气困在城里了。”
二、中药退热如春风化雨
在深圳市中医院发热门诊工作的邻居钟医生刚下班,送来一盅淡绿的银翘解毒饮,玻璃杯里浮着几片薄荷。“从前我家孩子发热,就用金银花煮水擦身,薄荷叶贴太阳穴。”她比划着教阿健在孩子的大椎穴贴上温热的止咳退热贴,“中药退热像晾晒受潮的棉被,得让湿气慢慢散出去。”她解释道。
孩子慢慢在药香中睡去,足底还敷着发热门诊自制的止咳退热贴。不同于往日打针后的虚汗淋漓,这次退烧后,他还自己爬起来喝了半碗小米粥。
三、辨清“烽烟”的颜色
当然,有些“狼烟”需要专业解读。徐医生说若高热伴着意识模糊、皮疹或呕吐,就像烽火台突然升起三股浓烟——这是身体在求救。深圳市中医院发热门诊的医生们深谙此道,他们诊脉时仿佛在翻译身体发出的“烽火密码”。
四、梧桐树下的中医急诊室
在深圳市中医院发热门诊,医生会先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用三指搭脉的同时,还会观察患者舌苔的厚薄,就像在阅读身体写的“战报”。取药窗口摆着三种退热选择:给上班族的便携穴位敷贴,给孩子准备的银翘解毒散,还有为老人特制的中药熏洗沐足药包。护士长说起特色疗法时眼睛发亮:“我们接诊过烧到39℃的程序员,在后背刮痧后出了层细汗,喝着银翘解毒散就退了热,针头都没碰过。”
在中医药的助力下,孩子终于恢复了往日的活力,阿健总算松了口气。经历了这次发烧,孩子对神奇的中医药产生了兴趣,空闲时正学习识别桑叶菊花茶呢。
温馨提醒:深圳市中医院发热门诊备有代煎中药,为不同体质定制“退热锦囊”。具体情况需前往医院就诊,在中医指导下治疗哦。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徐留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