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体重管理】健康中国2030:你的体重达标了吗?

发布日期:2025-04-29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将肥胖防控纳入慢性病管理,提出到2030年减缓超重/肥胖率上升趋势的目标,倡导合理膳食和全民健身。体重管理不仅是个人健康的基石,更是国家公共卫生战略的重要环节,健康中国的必由之路。科学管理体重能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病及13种癌症风险,同时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生产力。因此,积极响应国家体重管理计划,是每位公民践行“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的核心行动。



一、科学认知体重健康

1. 能量平衡定律

体重变化=摄入热量-消耗热量,±500千卡/日可增减0.5kg/周。

2. 健康标准界定

18.5≤BMI<23.9(亚洲标准),男性腰臀比小于0.9;女性腰臀比小于0.85。

3. 动态管理观念

体重波动2至3kg属正常生理调节,需关注长期趋势,以全面评估健康状况。



二、国家倡导的四大指导原则

1.吃动平衡原则

每日能量摄入推荐1800至2200千卡(男)/1500至1800千卡(女),每周中等强度运动≥150分钟。

2. 三减三健理念

减盐(小于5g/日)、减油(25至30g/日)、减糖(小于25g/日);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健康口腔。

3. 阶梯式管理策略

超重者先控重再减重,每年减5%至10%可显著改善代谢指标。

4. 全生命周期管理思路

不同年龄阶段采取差异化策略,如中年期应关注内脏脂肪的积累,老年期则应侧重肌肉的保护和增强。



三、成年人日常体重管理计划精选建议

1.科学膳食:打造“三色餐盘”

(1)基础框架构建(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红色警戒区:加工肉、含糖饮料、精制糕点(小于5%)。

黄色控制区:主食类每日250至400g(全谷物占1/3)。

绿色主力区:蔬菜500g/日、水果200至350g/日、优质蛋白(鱼禽蛋豆)。

(2)实践技巧运用

采用“211饮食法”:每餐2拳蔬菜、1掌蛋白质、1拳主食 。

践行“健康素养66条”第24条:每日摄入12种以上食物 。


2. 智慧运动: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


(1)基础方案

有氧运动:快走/游泳/骑车等,每周5次×30分钟。

抗阻训练:深蹲/俯卧撑/弹力带,每周2次×20分钟。

碎片运动:每小时站立3分钟,每日累计步数8000至10000步。

(2)进阶策略

采用间歇性高强度训练(HIIT):每周1至2次,提升代谢效率。

融合传统养生:八段锦、太极拳等改善体态平衡。


3. 动态监测:建立“健康档案”

(1)数据追踪记录

每周固定时间测体重(晨起空腹)。

每月测量腰臀比、体脂率(家用体脂秤或社区体检)。

(2)行为习惯记录

利用APP记录饮食运动,建立“能量收支账簿”。

参照《健康素养66条》第38条:学会查看食品营养标签 ,明智选择食物。


四、树立科学体重观:避免三大常见误区

1.拒绝极端减重方法:节食/药物减肥易反弹,损伤基础代谢率。

2.破除体重焦虑心理:应关注体脂率而非单纯追求体重数字,肌肉量增加可能伴随体重上升。

3.警惕商业减肥陷阱:不盲目购买减肥产品,优先选择膳食调节和运动干预等科学、健康的方法。



体重管理是贯穿人生的健康必修课,每位公民都应树立“科学管理、动态调整”的健康理念。通过践行吃动平衡、落实三减三健、提升健康素养,我们不仅能拥有理想的体态,更能筑牢慢性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让我们携手并进,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体检科 周熙临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体检科于会群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