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在体重管理中陷入误区盲目节食或过度运动,反而损害健康。
科学的体重管理需要像“驾驶导航”一样精准:既要看清前方的路(生活方式),也要读懂仪表盘的数据(身体指标)。我们将通过血糖、血脂等指标,为您揭示体重背后的健康真相,让减重更科学、更安全。
一、血糖血脂:体重管理的“双面镜”
1. 血糖:能量代谢的动态密码
血糖不仅是能量标尺,更是激素调节的“信号兵”。
2. 血脂:脂肪运输的微观地图
血脂异常是内脏脂肪堆积的“无声警报”。
新视觉
小而密LDL(sdLDL)占比小于40%时,即使LDLC正常,心血管风险仍增加2倍【新增脂蛋白亚型分析】。
二、多维指标联动的“体重密码”
1. 血糖血脂激素的“三角关系”
针灸推拿胰岛素抵抗→肝脏合成TG增加→HDLC降低→促进内脏脂肪堆积
瘦素抵抗(肥胖者常见)→食欲失控→血糖波动加剧
2. 延伸检验矩阵(基层医院可开展项目)
3. 中医体质分型与检验指标关联
三、科学体重管理的“三大法则”
1.平衡膳食:中医“五色入五脏”的智慧
中医视角:脾主运化,肥胖多与脾虚湿盛相关。
日常饮食可参考“五色原则”:黄色健脾(南瓜、小米)、红色养心(红枣、枸杞)、黑色补肾(黑豆、黑芝麻)。
实践贴士:每餐“一拳主食+一掌蛋白质+两拳蔬菜”,避免过度依赖代餐产品。
2.动态监测:检验指标是“健康导航仪”
必检项目:每3至6个月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四项;超重者加测肝功能(警惕脂肪肝)、尿酸(预防代谢紊乱)。
居家监测:每周记录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体脂率(男性15-20%,女性20-25%)。
3.科学运动:从“无效减肥”到高效燃脂
靶心率公式:(220-年龄)×60%~80%,维持20分钟以上才能有效消耗脂肪。
中医运动法:八段锦、太极拳可调节气血,改善痰湿体质,适合大基数体重人群。
四、医生的“体重管理工具箱”
1.健康教育:用数据说话
展示患者检验报告,用箭头标记异常指标,直观解释“高血脂如何导致脂肪肝”“胰岛素抵抗与腰围的关系”。
发放《体重管理手册》,标注常见食物的GI值、运动热量消耗表。
2.中医药适宜技术:简单易行的“减重助攻”
耳穴压豆:刺激饥点、内分泌穴,抑制食欲(每周贴压3次,双耳交替)。
药膳茶饮:荷叶山楂茶(荷叶5g+山楂10g)促进脂代谢,茯苓薏米粥健脾祛湿。
体重管理是一生的健康投资
“短期减重靠毅力,长期维持靠科学。”定期检测血糖、血脂,就像给身体做“年检”,能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策略。记住:健康体重不是数字的较量,而是让身体回归平衡状态。从今天起,让检验报告成为您健康生活的“导航仪”,与医务人员携手绘制专属体重管理蓝图!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2021.
2.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 2016.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检验科罗胜华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检验科何进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