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一双脏袜子竟捅破肾脏 “防护网”?医生揭露暗藏的致命链条

发布日期:2025-07-10

近日,一位中年男性张大哥(化名)因为一个看似普通的足部问题,却差点引发严重的肾脏危机。

张大哥是个运动达人,每天跑步健身雷打不动。可最近他遇到了一个尴尬问题——左脚背又红又肿,疼得像被蜜蜂蛰了一样。

"肯定是痛风!"张大哥自作聪明,赶紧翻出家里的秋水仙碱和止痛药一顿猛吃。结果呢?脚还是疼,肚子倒是遭了殃,拉肚子拉得脱水了。



医院里的"侦探工作"

到医院后,医生开始了一系列"破案"工作:

第一步:验血——发现肾脏"报警"

血检结果让人吃惊:肌酐(反映肾功能的指标)飙升了!肾脏在"喊救命"。

第二步:双能量CT——排除痛风嫌疑。

医生安排了左足双能量CT检查。这个高科技设备就像个"火眼金睛",专门用来寻找尿酸结晶。结果:没发现尿酸结晶!

"看来不是痛风,张大哥你自己诊断错了!"医生说。

第三步:MR检查——发现真凶线索

接着做了左足MR(磁共振)检查,这就像给脚拍个"高清写真"。

结果显示:软组织有病变!

"有戏了,这很可能是感染!"医生眼前一亮。

第四步:穿刺培养——抓住真凶

医生在张大哥脚上的红肿部位做了穿刺,取了一点分泌物送去化验室"审问"。

几天后,化验报告出来了: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

"真凶落网了!就是这个细菌在作怪!"


治疗前后对比

图左:治疗前左足背红肿热痛,软组织感染明显

图右:治疗后左足背炎症消退,皮肤基本恢复正常



真相大白:不是痛风是感染。

原来,张大哥脚上的红肿热痛并不是痛风,而是细菌感染!

罪魁祸首很可能就是那双每天陪他挥汗如雨的臭袜子!


小细菌的"入侵之路"

想象一下:

运动后的袜子又湿又热,简直是细菌的天堂。

鞋子磨脚、小虫叮咬或其他小伤口给了细菌"入场券"。

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个"坏家伙"趁虚而入。

在脚背安家落户,引起感染。

雪上加霜的"三重打击"

张大哥的肾脏遭受了"三重打击":

拉肚子脱水-就像水库没水了,肾脏"口渴"得要命。

止痛药副作用-进一步减少肾脏血流,雪上加霜。

感染应激-身体忙着打仗,顾不上肾脏。

结果肾功能急剧下降,医学上叫做急性肾损伤(AKI)。。


一旦发生AKI,其危险征象有:

肌酐飙升(血液中"垃圾"堆积,肾脏罢工)。

尿量减少(24小时内可能出现少尿、无尿)。

全身水肿(水分无法正常排出,堆积体内)。

恶心呕吐(毒素蓄积,消化系统遭殃)。


转危为安:精准治疗显成效

找到真凶后,医生立即采取行动:

停药:立即停掉有害的止痛药和秋水仙碱。

补液:静脉输液纠正脱水,给肾脏"解渴"。

抗感染: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精准打击。

经过肾内科、外科、骨科等多学科团队一周的治疗,张大哥的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给运动爱好者的贴心提醒:

"金葡菌这个足部杀手虽然凶险,但完全可以预防。"医生强调道,有时候一双干净的袜子,一次及时的伤口处理,很有可能就是守护健康的关键防线。


【知识点】再次提醒!运动后请勤换袜子

日常防护:

1.应穿透气性好的鞋袜(防潮湿闷热)。

2.使用专用毛巾清洁足部(避免交叉感染)。

3.汗脚更要讲卫生。

受伤后:如果不小心出现足部皮肤破损,应立即清洁消毒,用清水冲洗,并用酒精消毒。

用药安全:

1.南方确实痛风多见,应避免自行诊断服药,特别是止痛药(需肾科专家判断)。

3.服用止痛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出现不适及时就医(专业诊断更安全)。

保持清洁:

1.勤换袜子保持足部干燥(每日更换,运动后立即更换)。

2.避免赤足在公共场所行走。


张大哥的经历给我们提了个醒:

记住:有时候一双脏袜子真的能惹出大麻烦!爱运动更要爱干净,健康从脚下开始!

本文为医学科普文章,如有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遵循专业医生指导。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肾病科何日明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肾病科 易无庸、曾又佳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