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胰腺炎
1.什么是胰腺炎?
胰腺是分泌消化酶和胰岛素的重要器官。胰腺炎是胰腺因炎症导致自我消化损伤的疾病,分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两种类型。急性胰腺炎属于发病率较高的急腹症,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严重威胁。大部分胰腺炎患者经过治疗后可基本痊愈,但由患者对疾病认知的缺乏、不恰当的饮食及行为习惯均会影响疾病康复进程,致使疾病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常见病因
急性胰腺炎:胆石症、酗酒、高脂血症、暴饮暴食、外伤等。
慢性胰腺炎:长期饮酒、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遗传因素等。
3.典型症状
急性:剧烈左上腹痛(可向背部放射)、恶心呕吐、发热、腹胀等。
慢性:持续性腹痛、脂肪泻、体重下降、血糖升高等。
二、日常预防与管理
1.饮食原则
急性期(发作时):
急性期禁食禁水,减少胰腺分泌,避免胰酶进一步激活,防止病情加重。静脉营养提供必需营养素,维持身体代谢,促进胰腺修复。
遵医嘱禁食不禁药,逐步过渡到流质(米汤、藕粉)→半流质→软食。
绝对禁酒、禁油腻辛辣食物。
恢复期及慢性期:
低脂饮食(每日脂肪<30g)、选择蒸、煮、炖的烹饪方式。严格控制脂肪摄入,避免油炸食品,减少胰腺分泌负担。低脂饮食有助于预防胰腺炎复发,维持胰腺功能稳定。
高蛋白食物(鱼、鸡蛋白、豆腐)、优质蛋白如鱼肉,提供身体修复所需氨基酸,促进组织愈合。
低糖饮食稳定血糖,减轻胰腺内分泌负担,预防糖尿病。
忌动物内脏、肥肉、油炸食品、奶油蛋糕、酒精等。
2.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戒酒:酒精和烟草是胰腺炎复发的高危因素。
控制体重:BMI=体重(kg)÷身高2 ,BMI维持在18.5至24,肥胖者需适当减重。
适当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胃肠蠕动,增强体质。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胰腺过度劳累。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3.合并症管理
高脂血症患者:遵医嘱服用降脂药,定期监测血脂、血糖。
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动态调整降糖方案。
三、治疗与随访
1.治疗要点
急性期需住院治疗,包括禁食、补液、抗炎、抑制胰腺分泌、保持大便通畅、止痛、必要时抗感染等。
慢性患者需长期管理,必要时补充胰酶(如胰酶肠溶胶囊)等。
2.何时需立即就医?
突发剧烈腹痛伴呕吐、发热等。
出现皮肤或巩膜黄染、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
3.定期复查
每3至6个月复查血淀粉酶、血常规、肝功、血脂、超声内镜或CT,慢性患者需监测血糖等。
四、常见问题解答
1.胰腺炎能根治吗?
-急性胰腺炎早期治疗可痊愈;慢性胰腺炎需终身管理,避免恶化。
2.可以吃水果吗?
-选择低糖水果(如苹果、梨),避免过量,慢性期患者需注意血糖。
3.疼痛发作时如何缓解?
-立即禁食,采取弯腰屈膝侧卧位,及时就医,勿自行服用止痛药。
4. 病情稳定时能吃块红烧肉吗?
-高脂饮食如红烧肉,可能诱发胰腺炎复发。建议患者严格忌口,选择低脂食物。
5.如何判断食物脂肪含量?
-学会阅读食品标签,了解脂肪含量,学会识别高脂食物。
参考文献:
李钰. 急性胰腺炎该如何护理[J]. 家庭科学,2025(2):30-31.
张成霞. 急性胰腺炎护理干预实施 个体化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探讨[J]. 大健康,2022(12):150-152.
曾映芳,林少莲,吴凤琼. 急性胰腺炎患者行延续护理对复发率的影响及其应用价值[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4):326.
李芳芳. IKAP模式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疾病认知、自护水平及疾病复发的影响[J]. 黑龙江医学,2024,48(22):2791-2793. DOI:10.3969/j.issn.1004-5775.2024.22.030.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脾胃病科(消化)吕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