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秋分节气:阴阳相半,燥凉初显伤眼窍
秋分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其特点是 “昼夜均长、阴阳相半,气候转凉、燥邪初起”。从中医视角看,此时天地间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空气中湿度下降,由 “温湿” 转向 “温燥”,风一吹总觉得皮肤干、喉咙痒。中医讲 “秋燥伤津”,干燥的气候也会慢慢耗损眼睛里的 “津液”(就像眼睛的 “润滑剂”),加上秋分后白天变短,大家可能会不自觉延长室内用眼时间(比如加班、刷手机),双重影响下,眼睛容易出现干、痒、疲劳等多种问题。
二、秋分易找上门的四类眼部问题
1.眼干灼热(中医称 “白涩症” 轻证)
诱因:秋分温燥耗伤眼部津液,泪液分泌减少、蒸发加快,导致眼睛干涩、有灼热感,尤其长时间看电脑、手机后,症状会加重(屏幕蓝光会加速泪液蒸发);部分人还会伴随眼周皮肤干燥、脱屑。
2.眼疲劳酸胀(中医称 “肝血不足型视疲劳”)
诱因:秋分后阳气收而阴气长,人体气血运行减缓,“肝开窍于目,肝血濡目”,若肝血不足,眼部脉络得不到充足滋养,再加上 “秋乏” 导致精神不振,用眼时易出现视物模糊、眼皮沉重、眼周酸胀,甚至看字串行。
3.眼胀伴头痛(中医称 “气滞络阻型目胀”)
诱因:秋分昼夜温差大(早晚凉、中午暖),眼部脉络遇凉易收缩、气血运行不畅,若本身有眼压偏高倾向(如青光眼或青睫综合征),或经常熬夜、情绪紧张,易出现眼胀、眼眶痛,部分人还会伴随单侧头痛(多在太阳穴附近)。
4.眼痒发红(中医称 “风燥夹敏型目痒”)
诱因:秋分是花粉(如菊花、蒿草)、落叶粉尘增多的季节,风邪夹燥邪、过敏原侵袭眼部,诱发过敏性结膜炎,表现为眼睛痒、结膜发红(红血丝增多),揉眼后易出现眼肿、分泌物增多(多为透明黏液状)。
三、秋分护眼方案:中医方法 + 节气食疗,双管齐下
(一)日常护眼:3 个 “应时” 小动作,护目又养气
1.穴位按摩 —— 调阴阳、通脉络
选 4 个 “应秋护眼穴”,每天早晚各按 1 次,每次 1至2 分钟,力度以 “酸胀不疼” 为宜:
睛明穴:内眼角上方 0.1 寸凹陷处(闭眼按揉,缓解眼干)。
攒竹穴:眉头凹陷处(缓解眼胀、抬头纹)。
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间凹陷处(肝经原穴,补肝血、缓解眼疲劳)。
鱼际穴:手掌外侧,第一掌骨中点(肺经荥穴,润肺燥、减少眼干)。
2.温润熏蒸 —— 润眼窍、驱燥邪
用 “温和润燥” 的药材煮水熏蒸眼睛,每周2至3次,每次 5至8 分钟。
配方:菊花 5g(选滁菊,温和不寒)、麦冬 5g(滋阴润燥)、枸杞 3g(补肝明目);
做法:药材加 500ml 水煮沸,关火后用蒸汽熏蒸眼睛(距离水面 30cm,避免烫伤),熏蒸时可闭眼转动眼球,让蒸汽充分接触眼周;
功效:补充眼部津液,缓解眼干灼热,同时滋润眼周皮肤。
3. 起居调护 —— 顺阴阳、少耗损
早睡早起:秋分 “阴阳相半”,建议 22:30 前入睡、6:30 后起床,避免熬夜耗伤肝血(熬夜会加重眼疲劳、眼干)。
用眼 “歇一歇”:每看屏幕 40 分钟,闭眼养神 3 分钟,或远眺窗外绿树(“目受血而能视”,远眺可放松睫状肌,减少气血消耗)。
出门护眼:早晚凉时戴防风眼镜,避免冷风直吹眼睛;若遇花粉多的区域,可戴宽檐帽减少接触过敏原。
(二)节气食疗:滋阴润燥、补肝明目,吃对养眼睛
秋分食疗的原则是 “滋阴不寒、补肝不燥”,推荐 3 款简单易做的食疗方,全家都能吃。
1.百合枸杞粥 —— 润肺补肝,缓解眼干疲劳
食材:干百合 10g、枸杞 8g、大米 50g、小米 30g(小米健脾,助吸收)。
做法:百合泡发、大米小米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 30 分钟,最后加枸杞煮 5 分钟,可加少量冰糖调味。
功效:百合润肺燥、止眼干,枸杞补肝血、明视力,适合秋分易眼干、疲劳的人群,早餐吃暖身又护目。
2.银耳雪梨羹 —— 滋阴润燥,改善眼干灼热
食材:干银耳 10g、雪梨 1 个(去皮切块)、莲子 8g(养心安神)、桂圆 3 颗(温性中和雪梨凉性)。
做法:银耳泡发撕成小朵,加水煮 30 分钟至软烂,加雪梨、莲子煮 20 分钟,最后放桂圆煮 5 分钟,加少量冰糖即可。
功效:银耳滋阴、雪梨润燥,搭配桂圆避免寒凉伤脾,不仅缓解眼干灼热,还能改善秋季口干、皮肤干。
3.黑豆核桃饮 —— 补肝益肾,缓解眼胀视物模糊
食材:黑豆 15g(提前泡发)、核桃 10g(去壳)、牛奶 200ml。
做法:黑豆煮软后,与核桃一同放入破壁机,加牛奶打成糊状,可加少量蜂蜜调味(糖尿病患者不加)。
功效:黑豆补肾益阴、核桃补肝明目,牛奶滋阴养液,适合秋分眼胀、视物模糊的人群,作为下午茶或睡前加餐都合适。
民间还有句谚语:“秋分秋分,昼夜平分;吃了秋菜,不长秋膘”,这里的秋菜多是荠菜、菠菜等应季蔬菜,它们富含维生素 A,能保护眼结膜、减少眼干,清炒或煮成秋菜汤都合适,吃秋菜既应了节气习俗,又能给眼睛添份营养,一举两得。
四、温馨提示:这些情况需及时就医
若出现以下症状,建议到中医眼科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1.眼干、眼痒持续超过 1 周,用人工泪液或食疗后无缓解。
2.眼胀伴随视力突然下降、看东西变形,或头痛加重。
3.过敏性结膜炎反复发作,揉眼后出现眼痛、分泌物变黄绿(可能合并感染)。
秋分养生,“和” 为贵 —— 顺应昼夜节奏、少耗津液、补养肝肾,眼睛才能在秋日里始终保持水润明亮。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眼科 陈冬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