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龙砂膏方+六气针法:点亮“星星的孩子”的奇妙疗法

发布日期:2025-08-17

何为孤独症?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及兴趣狭窄等。据2025年4月2日《民生周刊》消息,目前,我国孤独症的发病率达到0.7%至1.8%,呈逐年上升趋势。现代医学在治疗本病时主要以行为、语言训练等为主,而6岁以前是黄金干预时期。


孤独症早期识别——五“不”表现(“不看、不应、不语、不指、不当”)

不(少)看:目光接触异常。孩子不看或少看人,对与人接触不感兴趣,常表现为目光回避。

不(少)应:包括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叫他名字不回应,常常陷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与人分享,和旁人没有共同关注。

不(少)指: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比如不会用简单的如点头摇头肢体动作等表达自己的意愿。

不(少)语:多数孤独症患儿存在语言出现延迟,常伴随语言理解及表达障碍。

不当: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比如喜欢奇怪地玩玩具,一直转轮子、排成一排,对某些声音/光线特别敏感或迟钝。


中医如何认识孤独症呢?

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皆相关,孤独症常认为与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心脾两虚、痰浊蒙窍等因素相关。古籍中并无明确孤独症的病名记载,但据其病因病机及症状表现,其病名可归属为“胎怯、胎弱、童浑、五迟”等范畴。

基于“五不”行为与中医五脏之间的关联,认为孤独症谱系障碍“不看”当责之心气不足、肝血亏虚;“不应”是脾不藏意的表现;心肾不足则“不语”;而肝脾失调,内生痰浊是孤独症谱系障碍重复刻板行为的产生的主要病机。


龙砂膏方和开阖六气针法诊疗

龙砂膏方和开阖六气针法源自龙砂医学流派,以《内经》五运六气学说为理论根基,临床运用时注重“因时、因地、因人”三因制宜。

临床运用龙砂膏方常结合患儿出生时、发病时、就诊时的运气特点,即根据其体质特点,天象、物象格局等,制定针对性的个体化膏方,能以滋补肝肾、健脾化痰、安神益智,长期服用可显著改善患儿症状,还有助于其生长发育。通常提倡冬至后开始服用膏方至来年立春,在阴极阳生之时,服用滋补肾命的药物,有利于肾藏精的功能,加强命门元精的储备,提升来春新的一轮化气生发机能。

龙砂开合阖六气针法是王凯军教授基于国医大师顾植山教授深度解读内经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而绘制的“顾氏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和“顾氏三阴三阳开阖枢”研创的一种针法,主要是通过调整人体与自然气候的相应关系,从而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情志和认知功能起到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荣易,马丙祥,周正,等. 孤独症谱系障碍“五不”行为的中医五脏发生机理探析 [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 37 (11): 6390-6394.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儿科 黄欣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