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一份“秋燥”养生指南,助您平稳过秋天!

发布日期:2025-10-02

中医认为,秋季对应人体的“肺”脏。秋天气候干燥,燥邪容易损伤人体肺脏和大肠的阴液,导致水分丢失、津液耗伤,出现一系列“干燥”症状。因此,秋天养生的核心是滋阴、润燥,通过滋阴、润燥防止燥邪伤人。


饮食上要遵循“少辛增酸,滋阴润肺”原则。“少辛”,指的是减少辛辣、刺激、温燥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花椒、韭菜等。辛味重的食物具有发散功效,会耗伤肺气,加重人体水分的丢失。“增酸”,指的是适当补充酸味食物,如石榴、山楂、柚子等。酸味能收敛肺气,防止秋气燥伤。推荐多吃的润燥佳品,实属当季水果,譬如梨、甘蔗、人参果等,能很好补充人体的津液,岭南潮州的油柑、橄榄有润肺利咽的功效,对咽干、喉咙干有效果。蔬菜类,推荐白萝卜、银耳、莲藕、百合等,百合富含黏液质,银耳富含天然植物性胶质,搭配熬煮成羹后,口感软糯,能很好缓解秋燥。有大便干结症状,可以选用富含油脂的芝麻、杏仁、核桃等坚果,或者温水冲服蜂蜜,润肠通便。此外,药食同源的沙参、玉竹比较适宜这个季节食用。


起居运动方面,顺应自然,早睡早起。《黄帝内经》载:“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杜绝熬夜,保证一天充足的睡眠,除了能避免“熬夜伤阴”的损耗,还能有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此外,添衣要适度。衣服的着装,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增减。南方的秋天,昼夜温差大,身体关键部位切记要保暖,尤其腹部和颈背部等躯干核心区,要保暖,切勿贪凉,避免感冒。秋燥时节,室内空气容易变得干燥。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或者在屋内放置一盆水,通过水分的自然蒸发来补充室内空气湿度。秋季凉爽,是锻炼的好季节,但不宜剧烈运动,避免大量出汗。因为出汗过多会耗伤津液,加重秋燥。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登山都是不错的选择。运动的前后要注意补充温水。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 林基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