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甲状腺结节中西医并治,别让结节成心结!

发布日期:2025-08-21

经常有患者拿着体检报告惊慌失措地问医生:“我长结节了!是不是离癌症不远了?”

别慌!本期咱们就来场“结节坦白局”,中西医专家联袂为您解惑。

 

甲状腺是位于脖子前方的“蝴蝶工厂”,负责生产“能量激素”—甲状腺素和“钙的搬运工”—降钙素,是人体的代谢、发育的指挥官。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内的异常团块,可能是炎性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或甲状腺癌,根据2023版《中国甲状腺结节诊治指南》统计显示,其中95%以上都是良性的,只有5%以下是恶性的。

我国一般人群甲状腺结节触诊检出率约3%至7%,超声检出率约20%至76%。

 

一、为什么会得甲状腺结节

1. 碘摄入异常

碘缺乏:我国部分内陆地区曾因缺碘引发“大脖子病”(结节性甲状腺肿)。

碘过量:过量碘摄入(如沿海地区高碘饮食)可能增加结节风险。

2. 遗传与基因突变

约5%至10%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有家族史,部分甲状腺腺瘤或癌变与基因突变相关。

3. 放射线暴露

儿童期头颈部接受放射治疗或核辐射,甲状腺结节患病风险增加5至10倍。

4. 炎症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桥本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会增加甲状腺结节发生的风险。

5. 环境与生活方式

化学污染物及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引起内分泌紊乱,进而增加甲状腺结节发生风险。

 

二、哪些人群需要排查甲状腺结节

1. 有症状

如有颈部肿块、吞咽不适、声音嘶哑等不适时,需及时检查甲状腺彩超。

2. 有家族史

有多发性内分泌腺瘤或甲状腺髓样癌家族史或者一级亲属有分化型甲状腺癌,需定期排查甲状腺结节。

3. 有电辐射接触史

儿童或青少年时期曾接受放疗或曾暴露于电离辐射,或居住在核反应堆事故附近人群,需检查甲状腺彩超。

4. 有其他检查结果异常

降钙素>50至100pg/ml,需检查甲状腺彩超,排除甲状腺髓样癌。

 

三、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怎么办

1. 不必过分焦虑、担心

大多数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不用过度担心,长期的精神压力反而增加结节风险。

2. 及时就医

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应及时到内分泌科就医。

• 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抗体、癌胚抗原以及降钙素等:排除其他甲状腺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或特殊病理类型(甲状腺髓样癌等),判断甲状腺功能及破坏情况。

• 超声检查:必要时复查甲状腺超声,核实甲状腺结节是否存在,判断结节是好的还是坏的,评估其大小、形态和血流,以及颈部浅表淋巴结情况等。

• 甲状腺超声检查是筛查和诊断甲状腺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被誉为诊断甲状腺问题的“黄金标准”,它如同一名甲状腺超声检查是筛查和诊断甲状腺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被誉为诊断甲状腺问题的“黄金标准”,它如同一名无声的“侦察兵”,守护甲状腺的健康。无声的“侦察兵”,守护甲状腺的健康。

• 细针或粗针穿刺活检:对可疑恶性结节或淋巴结,需进一步穿刺活检行细胞学、组织学及甲状腺癌基因突变检测,以明确良恶性。由医生评估结节风险并制定进一步的诊疗计划。

①良性、无压迫症状:可以发挥中医药优势,选择应用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的中药内服及我科经验方荡瘿散结散外敷,可以改善中医证候,抑制结节进展;并随访观察。

②良性、有压迫症状:消融治疗或手术治疗。

③恶性:手术及其他治疗。

3. 定期随诊

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应及时到内分泌科就医。

• 医生评估恶性风险低、无需穿刺的甲状腺结节:每6至12个月复查1次甲状腺彩超。

• 其他情况:按照专科医生的意见随诊复查。

 

四、得了甲状腺结节需注意些什么

1. 合理饮食推荐一般人群每日碘摄入量为:

不同食物含碘量:

· 碘缺乏患者可以适当饮食补充碘,可以吃碘盐、海带、海贝、虾皮等食物。

· 碘摄入过量患者要求低碘饮食,即每天饮食摄入碘含量不超过50微克,尽量避开碘盐、海带、紫菜等富含碘的食物。

2.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学会减压,保持情志舒畅,避免长期情绪紧张。

• 保证充足的睡眠。

• 适当运动(如游泳、瑜伽、慢跑、跳绳等)。

• 戒烟。

3. 其他

· 避免接触化学污染物。

· 减少不必要的颈部放射性检查,远离电离辐射源。

· 积极治疗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五、中医调护

甲状腺结节的中医名叫“瘿瘤”,其形成多与情志不畅、肝郁气滞、痰凝血瘀等因素相关。

1. 日常起居调护

· 肝郁气滞是瘿瘤的重要病因,需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练习静坐、冥想、深呼吸,或通过音乐、书画等方式疏解压力。

· 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夜间11点前入睡),以养肝血、调气机。

· 避免长期处于潮湿、阴冷环境。

· 适度晒太阳,增强阳气运行。

2. 饮食调养

· 化痰散结:多食海带、紫菜、昆布(注 意碘过量患者需低碘)、牡蛎、冬瓜、薏苡仁等。

·  理气活血:选用陈皮、玫瑰花、山楂、金桔等疏肝理气食材。

·  健脾祛湿:山药、茯苓、扁豆等可减少痰湿生成。

3. 禁忌

辛辣刺激(辣椒、酒)、油腻肥甘、生冷寒凉食物。

 

推荐食疗方

1. 山楂玫瑰饮

材料:丹参60g、玫瑰花20g、山楂20g,沸水冲泡(疏肝理气,活血行血)。

2. 玫瑰佛手茶

材料:丹参60g、玫瑰花20g、山楂20g,沸水冲泡(疏肝理气,活血行血)。

3. 夏枯草瘦肉汤

材料:夏枯草20g、瘦肉50g,炖煮(清肝泻火)。

 

1. 运动调护

练习八段锦(尤其是“调理脾胃须单举”“双手托天理三焦”)、太极拳、五禽戏等导引术。

2. 中药调理

需根据体质辨证用药。

3. 中医外治

· 穴位按摩:每日按揉太冲、合谷、三阴交等穴位,每穴3至5分钟,以酸胀为度。

· 艾灸:可灸足三里、膻中、肝俞等穴以温通气血(避开甲状腺部位)。

· 外敷:局部可外敷化痰散结中药(如深圳市中医院院内制剂荡瘿消结散),需遵医嘱。

注:以上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内分泌病科 王红丽、楚淑芳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内分泌病科 赵恒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