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什么是牙周炎呀?
答:牙周炎,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主要源于牙菌斑中的细菌对牙周组织(牙周韧带、牙槽骨)进行性的破坏。重度牙周炎往往造成牙齿的松动,甚至脱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牙周炎已成为全球广泛流行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约11%成年人患有重度牙周炎,我国35岁以上人群牙周健康率不足10%, 中老年牙周炎患病率高达82.6%。
牙周炎进展通常较为缓慢,早期症状轻无明显不适,临床主要症状为刷牙或进食时出血,或口内异味,很多人往往易于忽视,及至形成深牙周袋后出现牙齿松动、咀嚼无力或疼痛,甚至发生急性牙周脓肿等,此时多已为晚期。
一、牙周炎的临床表现
1. 牙龈红肿易出血
慢性牙周炎早期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在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有时晨起时也会发现唾液里有血丝。
2. 牙齿松动
牙周炎导致牙槽骨吸收,牙齿的支持组织高度降低,患者牙齿出现松动甚至脱落。如果将我们的牙齿比喻为一颗扎根在土壤里的小树苗,那么牙槽骨就是牙齿的土壤,牙周炎引起土壤的流失,牙齿就会出现逐渐松动。
3. 牙周脓肿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牙龈可形成椭圆形或半球状的脓肿,红肿疼痛,挤压牙龈,可见黄色脓液流出。
4. 口腔异味
牙周炎患者口腔清洁卫生状况较差,担心牙龈出血而不敢用力刷牙,牙菌斑牙结石无法清除,导致恶性循环,牙周炎愈发严重,从而引起口腔异味。
5. 咀嚼功能下降
重度牙周炎会影响牙齿的稳定性和咀嚼功能,患者在进食时感到咀嚼无力和咬合疼痛。
二、牙周炎的风险因素
牙周炎与特定细菌病原体、破坏性宿主免疫反应和环境因素如吸烟等之间相互作用影响。
1. 吸烟
吸烟是牙周炎最重要的环境风险因素之一。吸烟不仅增加了牙周炎的风险,还可能导致牙槽骨和附着组织的丧失,牙周袋的加深,牙周治疗效果差,牙周病的复发。吸烟通过多种机制影响牙周组织,包括减少牙龈血运、损害免疫功能、增加炎症介质的产生,影响伤口愈合。同时,吸烟改变了患者的口腔微生物群落,增加牙周病原菌的水平。吸烟者在牙周炎的严重程度、进展速度和治疗效果通常比非吸烟者更差。
2.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患牙周炎的风险明显增加。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更可能发展为牙周病,而严重的牙周病通过增加血糖水平,从而加重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与牙周炎之间存在双向关系。一方面,糖尿病增加感染风险,导致伤口愈合延迟,而牙周病可能通过细菌毒素或炎症介质的持续释放,进一步影响血糖控制。另一方面,牙周病可加重糖尿病的并发症,形成恶性循环,糖尿病控制不佳的患者牙周病进展更快,治疗效果较差,且牙周组织破坏更严重。
三、如何治疗牙周炎
1. 牙周基础治疗
清除菌斑牙结石,是牙周治疗的基础。通过彻底的洁治术、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术,可有效清除龈上、龈下菌斑和结石,减少炎症和牙周破坏,重塑利于长期菌斑控制的口腔环境。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作为牙周机械治疗的辅助手段,可杀灭或控制病原微生物,加强牙周基础治疗效果,防止复发。
3. 牙周手术
牙周炎发展到较为严重的阶段,基础治疗不能解决全部问题,需要通过手术进一步对牙周软、硬组织进行处理,才能获得良好的疗效,从而保证牙周组织健康。
4. 拔牙
对于有深牙周袋、过于松动的严重患牙,如确已无保留价值者,应尽早拔除。
5. 修复及正畸
通过恰当的修复方式恢复缺失牙的咀嚼功能、采取正畸治疗达到符合生理的上下牙列咬合关系,有利于全牙列牙周健康、恢复功能和美观。
6. 牙周维护
牙周基础治疗完成后一般3至6个月复查一次,定期进行专业维护,减少牙周炎的复发。
四、如何预防牙周炎
1. 做好口腔清洁卫生
坚持每天至少刷两次牙,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三分钟。同时,辅助使用牙线、牙缝刷、冲牙器等工具,对每一颗牙齿进行更加全面彻底的清洁。
2. 戒烟
吸烟影响牙周组织的愈合能力,导致牙周基础治疗和牙周手术的效果不佳。吸烟是牙周炎的重要风险因素,其影响广泛且深远。戒烟不仅有助于降低牙周炎的风险,还能改善牙周治疗的效果,提高生活质量,戒烟对于牙周炎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由专业的口腔医生进行定期检查,定期洁牙,可有效预防牙周炎的发生率。健康人群建议每半年至1年洗牙一次。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口腔科 刘若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