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一间特殊的病房里,没有冰冷的仪器包围,却飘着淡淡的艾草香。这里治的不仅是“病”,更是生病的“人”。它正悄然改变着人们对中医、对医院的想象。
清晨七点,李妍(化名)在病房外缓缓舒展身体,迎着从窗口洒入的阳光,做起护士教她的八段锦。她是一家科技公司的项目经理,三个月前被严重的颈肩痛和长期腹泻困扰,如今已是深圳市中医院“中医经典病房”的“粉丝”。
“以前觉得中医是‘慢郎中’,但在这里,我亲身经历了什么叫‘急则治其标’——针灸先缓解了我剧烈的颈痛,然后‘缓则治其本’,用中药和饮食调理我的脾胃。”李妍在她的疗愈手记中写道,“他们不仅关注我的检查指标,更关心我这个完整的‘人’。”
中医不是古董,它是活的、流动的智慧
“中医经典病房”这间病房,是深圳市中医院探索中医药现代化之路的一个缩影。其核心理念“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并用”,彰显的正是中医作为一门成熟医学体系的自信与包容。“很多人误以为中医是古老的、静止的。事实上,它一直是一门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强大生命力的医学体系,而且始终在与时俱进地发展中。”病区骨干常晓医生解释道:比如,我们面对一位急性胰腺炎患者,会严格依据现代医学标准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诊断,同时,中医的“通腑泻热”等经典理论会立即指导我们如何组方用药,快速缓解症状、保护脏器功能。这不是替代,是融合与赋能。
中医经典病房最大的特色之一,在于其“医护患一体”的模式。患者从入院起,就由一个包含中医师、护士、康复师等在内的团队共同负责。他们共同查房、讨论病例,确保诊疗的连贯性。更重要的是,这里关注的重点超越了“病”本身,延伸至“人”的整体状态。医护人员会细致地指导患者的饮食、情志和运动,旨在唤醒每个人内在的自愈能力。这种“身心同调”的理念,正体现在病房温馨、充满传统文化元素的环境中,帮助患者获得内心的宁静。
一间病房就是一个“身心共养”的微生态系统
在这里,查房不是简单的巡视。每天早晨,由中医师、护士、康复师组成的团队会一起走到每位患者床前,共同研判病情。
“我们关注的指标,不只是化验单上的数据,还包括患者的睡眠、情绪、饮食和二便。”深圳市中医院中医经典病房主管护士吴煜珠补充道:可能只是推荐一道药膳调理脾胃,或是指导一个疏通气机的穴位按摩法,这些都是治疗方案的一部分。
这种“医护患一体”的模式,营造了一个支持性的疗愈环境。病房的设计融入了舒缓的东方美学元素,空气中若有似无的药香,都旨在帮助患者获得内心的宁静,从而唤醒人体内在的自愈潜力。
中医药现代化: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好中医故事
中医经典病房的探索,与深圳这座创新之城“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同频共振,也是响应“病有良医”民生期许的具体实践。
“我们面对的很多是复杂疑难的病例,比如不明原因发热、耐药菌感染等。”深圳市中医院中医经典病房负责人刘禹翔主任表示:经典病房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中医思维场”,或者说是“一个以中医为主导的整合医疗平台”,让我们能够系统性地实践并验证中医在危重、复杂疾病中的独特疗效。我们用严谨的临床数据和实实在在的疗效,让中医这门古老的智慧,以更现代、更科学的面貌服务大众。
对于李妍而言,这里的价值更为具体。“我曾尝试过多种治疗方法,问题反反复复。在这里,我的颈痛和腹泻问题从根源上得到了改善。”她在手记的最后一页写道:“他们给了我一套更健康的生活方法,这比单纯治好我这次的病,意义要大得多。”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急诊科 常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