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这个年轻的快节奏城市中,颈椎病是常见的高发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研究发现我国成年人颈椎病发病率为13.76%[1],程序员、教师、会计、新媒体从业者等人群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至3倍。
发病因素:
主要为慢性劳损(姿势不良)、感受外邪(风、寒、湿邪)、外伤、颈椎退行性变等。
1. 深圳地势狭长,大部分上班族通勤时间较长,无论是开车还是挤地铁,人们都被迫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或低头看手机,为颈椎病添砖加瓦。地铁空调制冷强劲,体虚者易感风寒之邪。
2. 生活中科技产品无缝衔接,工作对电脑,休息刷手机,颈椎始终得不到充分的休息。碎片化的娱乐方式,加剧了颈部的持续性疲劳。
3. 由于深圳常年温度较高,年轻人喜食冷饮(冰奶茶、冰咖啡),为颈椎提供了寒湿的环境。
4. “搞钱”文化背后,是个人休息与运动时间的严重牺牲。本应用于锻炼休息的时光,常被加班和疲惫占据。薄弱的颈项背部核心肌群,无法为颈椎提供有力的支撑与保护。
常见分型特点:
1. 颈型颈椎病(最普遍):几乎成为“标配”,表现为颈肩部的酸、胀、痛、僵硬,是身体主动发出的“早期信号”。
2. 神经根型颈椎病:长时间不良姿势导致椎间盘侧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引发手臂到手指的麻木、放射痛。
3. 椎动脉型颈椎病:转头、起床等姿势变换时出现明显眩晕,甚至摔倒。
4. 交感型颈椎病:压力大、精神紧张者高发,表现为头晕、心慌、烦躁、失眠等。
5. 脊髓型颈椎病(需警惕):走路不稳、踩棉花感、双手精细动作变差,须立刻就医,这可能是严重压迫脊髓的信号。
如您已出现以上症状,请及时医院就诊。
筋伤科中医特色:
1. 手法治疗
韦氏伤科手法、六维空间整脊法、推拿手法。柔筋正骨,调和阴阳。
2. 筋针疗法
针刺痛感相对较轻,得气较快。有助于舒筋通络,行气止痛,动筋激卫。
3. 拔罐
疏通经络,散寒除湿。
4. 砭石温灸
本法将砭石与灸法有机结合,集砭石刮痧、艾灸、推拿作用为一体,有助于行气活血、温经通络、祛湿散寒、理气止痛。
5. 艾灸
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6. 刺络放血
活血化瘀,祛瘀生新。
预防与锻炼:
1. 颈椎忌“长时间不动”:给颈椎“练点劲”“定时松、按时动”。
2. 姿势勿“随心所欲”:保持“站如松、坐如钟”。
3. 颈椎莫“受凉、受外伤”:注意“护一护、轻一点、稳一点”。
八段锦中不乏锻炼颈项的动作,相关动作参考国家体育总局版本,其中:
1. 双手托天理三焦
向上托举和仰头动作有利于拉伸颈部足阳明、手三阳经筋,恢复颈椎正常的生理前凸。
2. 左右开弓似射雕
在身体保持中正的前提下缓慢转动头部,利于疏通颈项经络。拉弓动作可舒展手、足三阳经筋,有利于维系颈椎与肩周的稳定。
3. 五劳七伤往后瞧
头部的旋转使颈部手、足三阳经筋得到有效拉伸与扭转。
4. 摇头摆尾去心火
整个脊柱(颈、胸、腰、骶)的联合运动有助于松解整个脊柱的关节和韧带,改善其整体灵活性和协调性。
当颈部悄悄发出酸痛、僵硬的“警告信号”,甚至用活动受限的“罢工”状态提醒你时,千万别大意,一定要及时关注!我们每天忙着埋头赶工作、盯屏幕,很容易忽略颈椎的“感受”,不妨适时停下手中工作,多抬头“仰望星空”,让紧绷的颈椎慢慢放松,恢复到原本健康优雅的生理曲线。
参考文献:
[1] Lv Y, Tian W, Chen D, Liu Y, Wang L, Duan F. The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f symptomatic cervical Spondylosis in Chinese adults: a community-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 2018;19(1):325.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筋伤科 高达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筋伤科 陈小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