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行政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第四课在市卫健能教中心如期举办。本次课程包含三个主题内容,分别是如何做好新媒体传播、短视频制作技巧以及公文写作。
本次课程邀请了“深圳市卫健委”官方公众号背后的“操刀手”王岭处长为大家介绍官微运营理念以及如何打造更能打动大众的政务宣传媒体。
“深小卫”公众号以通俗幽默的“段子”做科普,会玩梗的“深圳市卫健委”以其巨大的阅读量、接地气的选题以及极具“网感”的编排方式,在一众政务号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全国卫生政务号中的“顶流”,拥有大批拥趸。对于其中的“秘诀”,王岭处长为大家详细揭晓:
用好“市场化”利器,学习市场中优秀新媒体精髓。深圳市卫健委公众号背后是一支以“90后”成员为主的自主运营市场化团队,对标的是市场上新媒体领域的精品、大V。在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媒体掌握着最前沿的大众喜好信息,传统的政务宣传媒体需从市场出发,学习并借鉴市场上流行的宣传方法,才能大幅提升政务宣传到达率。
“懂人心、说人话”,充当人民群众的翻译。传统的政务宣传给人以古板、晦涩的印象,新时代媒体宣传需要弄清楚目标群体的定位以及需求,关注用户反应,说用户能听懂的话。特别是医疗等专业行业,专业术语对于大众而言晦涩难懂,我们必须将其翻译成大白话,将其转变为大众能懂的语言,这样才能提高大众对于科普的接受程度,提高政务宣传用户粘性。
做有温度的“潮人”。政务新媒体要想保持接地气,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与热点,将宣传内容以“条漫”、新媒体视频、封面图等新潮、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大众,让政务宣传媒体印上新时代“潮人”的标签。
在政务宣传中,仅仅是有趣或者搞笑也是不够的,只有能抚慰人心的文章才能成为经典,特别是医疗行业事关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宣传文章必须带有一点温度才能带给受众足够的人文关怀。
随后,在视频制作课程中,学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现场学习了如何对视频进行编辑及剪切,掌握了快速制作短视频的技能,收获颇丰。
第四次周末学习课,培训班的每位学员依然保持高涨好学的热情,认真学习行政管理知识,我们一直在路上。来听听学员们的心得体会吧:
一切从沟通开始。在院办的精心安排下,我们第一期行政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前32个学时中拿出近半的学时从不同角度学习沟通。
让我对沟通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是有效沟通的前提是明确目标,看清对象;
二是会沟通从会做人开始;
三是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让沟通更容易。大道至简,知易行难,且思且行,且行且学。
通过王岭处长的精彩授课,更加透彻明白:迎合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新媒体迅猛发展,但始终不变的是重点区分“受众”群体,切实从受众者的体验出发,采用不同形式。而公文书写作为一项基本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公文对实际工作起指导、推动作用。通过今天的学习,更加懂得从细节处着手的重要性。在起草公文时,写作目的至关重要,它决定着公文的行文方向、结构设置、内容组织和语言表述;必须有明晰的效果意识,要有深厚的思维修炼意识,要有明确的材料积累和组织意识,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述意识(深刻,精确)。记录今天所学,业精于勤!
今天的授课内容主要是医疗行业中的新媒体传播,短视频制作技巧以及公文写作。内容紧凑,让大家都硕果累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个内容:好的媒体传播一定要先选好目标群体,用目标群体能理解的语言表达,在内容上通过转折调动读者的情绪,吸引眼球。媒体分公文稿、新闻稿、微信稿、新媒体推文四种,针对的读者群体都不尽相同,做宣传时需要根据读者人群进行改编才能达到效果。此外,不同年龄层对互联网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想要与他们产生共鸣一定要用他们的语言。
新媒体宣传,要抓住受众的心理,从不同角度,打通不同层次人群的心理。要让看到的人产生共鸣,击中笑点、泪点、槽点。大家都喜欢生动有趣通俗的话语,要把看的人想象成一个极其没有耐心的人,用大家听得懂的“人话”来表达,这样才能促进点击量,真正达到宣传的目的。
通过上午的学习,王岭处长给我们详细介绍了深圳市卫健委公众号的运营心得,了解了文章或者视频的受众,分To A、To B、To C,To G等,要根据受众的不同,调整文章的结构及表述,在公众号自媒体运营的时候,主要受众是To C,要把内容转换得通俗易懂且有吸引力,才能吸引吃瓜群众的流量,使内容获得更好的传播效应。下午学习了短视频的制作,通过“剪映”APP的实际操作,学习了短视频制作的基本步骤,还有一些进阶操作,学习如何制作出炫酷且有趣的短视频。公文的写作课程,让我们了解了在日常工作中常用的通知、会议纪要等的撰写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写材料首先要明确受众,针对不同的受众要使用不同的语言体系。今天王处以“深小卫”为例,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医疗行业如何做好新媒体传播:
1. 在新媒体时代,创作要能引发受众的共鸣和分享欲才会获得流量,达到传播的目的。
2.要站在受众的角度思考什么是他们想看的,“对症下药”。
3. 向人民群众传达上级精神不能照搬文件原文,空喊口号,要使用大众的话语体系进行二次加工,使其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王处的课程让我对“如何做好宣传”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
一是宣传要紧跟新时代步伐,在适应新兴媒体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医学本身是带有人文的学科,如何创新融合正是我们需要探索的。
二是宣传应找准目标受众,换位思考,将任何题材转化为受众喜欢的形式。要把用户想象成一个极其没有耐心、固执己见、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人,知道我们要打动的正是这些人。
三是宣传应明确一个主题,全文围绕立意环环相扣,逻辑要顺畅,文字要精炼,表达要生动。少一些官样文章,多一些万家灯火,少一些宏大叙事,多一些人间冷暖,才能在这个“手机阅读”时代吸引用户,促成用户分享传播。
宣传技巧和公文写作是行政管理能力的两项基本要求,今天课程里有关如何做好媒体宣传的内容触动了我,讲课老师网红官媒“深小卫”负责人毫不吝啬,将各种干货倾囊而出。学以致用,我一边听课一边结合日常工作进行思考,在医院医保政策宣传方面要提高阅读效果,也必须要充分考虑不同受众的喜好,有技巧地将生硬无趣的政策条文转换为通俗易懂的知识贴,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医保政策知晓度。
今日学习了两种新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模式:新媒体和公文写作。新媒体以其表现力强、通俗易懂的特点受到普罗大众的欢迎。通过富含价值、趣味、情感的内容,新媒体与用户建立广泛连接。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或多或少地与新媒体接触,但今天是第一次深度了解新媒体背后的哲学和机理,让人受益匪浅。如何制作新媒体内容,如何将医疗行业和新媒体有机结合,让各方对医疗有更好的了解,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公文写作是一种全面、严谨的写作方式。不同于平时的表达,公文写作既要求语言精练,又要求面面俱到、考虑周全。公文写作背后所蕴含的思维方式,有益于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形式决策。
又是一个收获满满的周末,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卫健委宣教处王岭处长为我们带来《医疗行业如何做好新媒体传播》的讲座。新媒体并不陌生,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社区、论坛等,无时无刻就发生我们在身边。王处从调动情绪的4种神经递质作为开头讲述如何打造高阅读量的文章,只要有创意即使一篇条例规定也能写得抓人眼球。意识到今后媒体人报道科普首先从读者角度进行报道,其次需增加科普的专业性,从科学的辨证角度,结合专业知识,创造新的科普视角。当把新媒体做出新花样,一次巨大的阅读流量往往可以给单位带来长达一年的红利。
在本周的课程中,上午关于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做好宣传工作的课程使我印象深刻,王处的授课生动有趣,寓教于乐。通过查询资料,我认识到,健康传播学是一门专业课程,就是与健康话题现骨干的传播学,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卫生及医学等多领域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在本次新冠疫情中,各大官方媒体、健康科普媒体以及自媒体等通过海报、动画、短视频等方式简洁直接地向大众科普病毒及防控措施,对引起大众对新冠病毒的重视和疫情防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王处所讲授的课程以具有千万粉丝量的深圳市卫健委公众号为例,详细地讲述了以新媒体为媒介进行健康宣传中可使用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使我受益颇多。
今天可谓是“满满干货”的一天,我受益匪浅。王岭处长以“医疗行业如何做好新媒体传播”为讲题,倾情讲述了她的独到见解,其中针对用户不同,针对性的产出内容的观点让我印象深刻。将“寓教于乐”贯彻到底,时刻关注互联网生态,做有爱有温度的内容对于医疗行业新媒体传播至关重要;时刻用心用眼睛发现热点,做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可以使宣传工作“事半功倍”。蔡维杰设计师“手把手”教学短视频制作技巧,让我在宣传方式上挖掘到“新大陆”,也让我体会到短视频制作的乐趣与不容易。规则是用来打破的,探索无止境,我将继续学习,提高审美与创意。公文写作这一课题对于职能科室的每一位都是基本的、必备的技能,陈向柳副处长联系工作实际,将不同的公文类型需注意的要点进行了详细讲解,同时我发现自己在平常的公文写作中还存在种种问题,如明确公文写作的对象、规整字体格式、梳理内容逻辑等,都需要进一步学习与改进。
今日的课程安排特别惊喜,三部分内容:医疗行业如何做好新媒体传播、剪映的基本操作、日常用公文写作,均是急大家工作所需的实用课程。上午的课程从新媒体如何根据受众对象选择话题、如何选择更符合主题的人物形象、视频录制技巧、到后期视频如何剪辑润色,每一个话题都给我打开了一扇门,希望今日所学能够在之后的物价医保宣传工作中带来启发和帮助。下午的日常公文写作课程,学习了各种不同的公文使用范围,基本的书写规范,实用性特别强,下了课马上就可以动手练习写写领导交办的总结报告。
今天是第二次听“深小卫”操刀人王岭处长的课,正所谓初听惊艳,再听依然。“王妈”去年11月在小教室讲的那次课我还记忆犹新,她就像是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之前根本没想过宣传工作原来也可以像“深小卫”那样做。今天再次听她讲新媒体传播课,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到宣传工作应该如何以用户为中心。只有尊重传播规律,真正面向市民,以情动人,才能做出有吸引力和传播力的作品。因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独有的话语体系,面对主流受众的年轻化,新媒体的传播就必须做到流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少一些官样文章、宏大叙事,多一些万家灯火、人间冷暖。宣传作品不但要有深度,更应该要有温度,只有“懂人心,说人话”能直扣心扉的作品,老百姓们才会喜闻乐见,不然只能是自嗨一场而已。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医疗行业的宣传作品必须跳出固有思维,成功“破圈”方能真正得到老百姓的喜爱。当老百姓不但爱看还愿意去分享时,作品自然就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但能够深入人心还能得到广泛传播,这才应该是新时代新形势下医疗行业新媒体宣传的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同样我们也应该向王处学习,作为一名她自己口中所说的互联网“难民”,年过五旬的她依然在不断学习新事物,研究新的宣传方法。这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做潮人”的精神,实在是让人敬佩,我们也应该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这周的课程干货多多,收获满满。市卫健委宣传处王处给我们授课《医疗行业如何做好新媒体传播》,采用大量生动的案例,讲解面向不同受众需采用的不同宣传方式。“没人爱看你的的报告、成绩、自嗨;市民只关心自己需要的东西,只看我看得懂的东西”,这些大白话,让我深以为是。只有跟听众调到同一说话模式,说他关心的、感兴趣、有困惑的,才能避免“鸡同鸭讲”的尴尬,收获“频频点头”的认同。“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已经out啦,“酒香而且会宣传”才是正解。现今我们医院蓬勃发展、名医荟萃,通过有力的宣传,就能更快让患者知晓、让市民看到、让社会认可。剪辑的课程为我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剪辑世界的五光十色,平时视频中看到的酷炫画面,我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能开始初步尝试,感觉很美妙。公文课程更是我们行政管理人员的必修课,市卫健委秘书处的陈处给我们讲授了不同公文的写作要求和要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今后的工作中,我更要将今天所学勤加练习、灵活运用,努力提升行政管理能力,为医院建设添砖加瓦。
供稿:深圳市中医院财务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