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重要新闻
了解深圳市中医院最新资讯

守护健康的中医力量!这些人获深圳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

发布日期:2021-02-03


又到一年寒冬
在我们习惯了戴口罩生活
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
别忘了
在深圳曾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主动奔赴抗“疫”第一线
用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

守护大家的身体健康



12月10日上午,深圳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深圳市民中心B区大礼堂召开。会议表彰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深圳市中医院作为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的一员荣获“深圳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我院共13人获“深圳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其中一人同时获“深圳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看看他们都留下了怎样的故事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他始终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责任,积极响应号召,坚决服从医院工作安排,一直与同事们奋战在抗疫战场,为抗击疫情做出了贡献。


大年初一,皮敏临危受命,接受担任特殊时期医务科临时负责人的任务,主动承担起抗击新冠疫情的重要责任。他与同事们一起高效率地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完成了医院发热门诊的布局调整和流程改造工作,制定了严格的医院预检分诊流程,建立和完善了医院预检分诊队伍。临时负责工作任务完成后,他仍然负责院感防控工作,积极协助设备科审核采购各种防护物资,确保各种物资符合防护标准,全面降低院感风险。


他还充分利用部门管理医院信息化的便利与优势,统筹协调各类资源,结合信息化手段提升了抗疫工作效率,增加了员工培训力度,实现了员工每日健康线上申报和远程会诊系统线上新冠会诊。

连续20天高强度奋战让身体透支较大,他突发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难忍,严重影响睡眠。为了不影响医院和部门工作,依然选择坚守岗位,发挥了一名党员的表率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医院交办的防疫任务。



2003年,徐明明作为急危重症护理专业人员,主动请缨参加抗击非典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及医院的表彰。2020年,从新冠疫情告急到目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她作为医院护理团队的负责人,始终科学、安全、高效地组织全院700余名护理人员投身抗疫一线。


疫情发生之初,凭借对“非典”的护理经验及对危重症学科特点的专业底蕴,她敏锐地觉察到这不是短期的工作,将需要更多的护理人员直接或间接“参战”。她未雨绸缪,迅速召开全院护士长会议,短时间内组建近百人的后备队,迅速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培训。


春节期间,她一直24小时坚守一线,以医院为家,全身心投入,到处可见身影所在。无论是选派人员支援发热门诊、支援三院,还是参与深圳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及深圳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国家第四批援鄂中医医疗队),她都默默地攻坚克难。


在积极支援武汉抗疫的同时,鼓励医院一线护理人员严守操作规范,做好个人防护,坚决取得医护零感染的最后胜利。同时通过省、市护理学会及医院公众号及时在微信平台报道抗疫英雄的感人事迹,鼓舞一线护理人员顽强拼搏,增强斗志。


深知形势严峻,在援鄂人员前往武汉的途中,她就与带队人员讨论抵鄂后护理人员的排班、分工等问题。她通过电联方式,默默地24小时在线关注、引领、指导大家通过科学的管理,克服设备、环境、物资、人力等条件限制,完成任务。在她的组织带领及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所有人员零感染,并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谢懿作为一名经历过2003年“非典”的老兵,当媒体上出现关于“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立即引起了她的警惕。1月2日,她未雨绸缪,向全院发布通知,要求全院各科室对个人防护用品储备情况进行核查,并开展《医务人员防护要求》及穿脱防护用品的学习,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个人防护知识的掌握。


在管理方面,她重视培训,要求深圳援鄂中医医疗队和所有参与我院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及预检分诊工作等相关工作人员、各岗位工作人员(含医护、保安、保洁、消杀队、运送队、志愿者等)全员过关。执行SOP管理,编写了一共七版《COVID-19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汇编了《新冠肺炎防控系列文件汇总》,将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名单即时更新至HIS系统。


她带领科室人员持续每周至少两次对临床科室及重点岗位进行现场督查,查找风险隐患。协助临床科室梳理流程,编写SOP及核查表。按要求成立医院感控督导员队伍,每周对照核查表检查防疫措施落实情况。


她还十分重视多渠道宣传工作。1月16日开始在医院不同宣传渠道推送宣传稿,针对医护人员和市民,力图做到多元化覆盖宣传新冠肺炎防控知识。还新编制了“手卫生和咳嗽礼仪宣教图”、“佩戴、摘除口罩示范图”、“穿脱防护服示范图和演示视频”(附带观看视频二维码,便于推广学习)和2020年世界手卫生日宣传片。



2月1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海洋第一时间响应医院号召,成为第一批支援发热门诊的职工,协助发热门诊的筹建,包括院感防控工作及日常护理工作。2月17日下午,作为深圳市第三批支援湖北的医疗队队员之一,带着深圳市中医院准备的防疫物资,与25名队员一起共赴湖北武汉雷神山医院支援。从病区筹建到接诊患者,他们齐心协力,一往无前。


王海洋担任隔离舱的护理组长,主要负责照顾病区患者。舱内收治的大多为病情危重的患者,由于隔离舱不能有额外家属及陪护人员的照顾,所以患者的吃喝拉撒、生活起居全由护理队员负责。除常规护理工作外,还要逐个给患者分发餐食、打水、给危重患者喂餐、喂水、喂药、协助大小便、翻身拍背等等。


他是一名男护士,所以这些护理工作中的脏活、累活都是抢着去做,隔离舱内的货架安装、高处物品的摆放等都是这些男护士们抢着完成的。因为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所以操作起来比往常吃力得多,货架还都是有棱有角的,一不留神就会刮破防护服,有暴露的风险。虽然很累很苦,但内心都是充实的。


今年九月份,他们支援雷神山医院医疗队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



作为一名急诊科医师,李燕君长期在临床一线值班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传染病防治与应急管理实践经验。疫情发生后,他作为援鄂医疗队的一员到武汉雷神山医院展开工作。2月20日,他主动申请第一个值夜班。


他熟练掌握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运用专业医学技能,快速识别患者的病情发展趋势,运用中西医知识及早干预,防止病情转为危重,从而挽救生命。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一线工作中,他能用“同理心”去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恐惧。通过望闻问切,辩证施治,妙手银针,香囊辟秽,耳穴压豆,穴位敷贴,八段锦,五禽戏,拍打操等手段,重点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多数患者完全采用纯中医治疗,取得显著治疗效果。


他工作的病区收治的患者普遍高龄,病情较重,大部分都有基础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问题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整个团队的努力下,最终每一个患者都康复出院,顺利完成援鄂抗疫任务。


返回急诊科临床工作后,他仍坚守在医院防治新冠疫情一线岗位,参与新冠病毒核酸的采样工作。



2月17日,徐慕娟作为援鄂医疗队的一员来到武汉雷神山医院正式开始工作。她工作的病区定位为亚急重症病区。


作为从事重症医学工作十余年的医生,徐慕娟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急危重症病人救治经验。她为患者采用中药治疗,辨证论治,一人一方,开展个性化的中医治疗。在科主任的带领下,总结中药治疗原则“扶正解毒”,尽早解毒,尽早扶正,扶正祛邪以救肺。同时开展多种中医适宜技术:运用回阳针、腹针等手法以宣肺止咳、补脾胃、益肝肾、调理气血等,减轻患者的症状。耳穴压豆、刮痧、热奄包等多种中医特色措施,辅助中药汤药,增加解毒扶正的功效。与病人直接接触,定时引导病人进行八段锦等锻炼,给病人树立信心,帮助病人战胜恐惧。徐慕娟还发挥自己湖北人的优势,用方言与患者沟通,帮助解决他们的问题,让他们能更好地配合治疗。还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辅助治疗病人。


3月29日该病区清零,累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99名,危重症患者23名,中医药参与治疗率100%,53名患者接受纯中医治疗。病区共60个医护人员,全部安全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无一例感染。



作为深圳市中医院一名重症医学科医师,林博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临床经验丰富。2019年他还到河源市紫金县中医院开展为期1年的帮扶工作,期间发挥其业务专长和技术优势,提高了该院的临床抢救能力,获得该院领导及医师的一致好评。


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向医院递交了请战书,“无论生死,不计报酬”。2月17日,他随医疗队出发前往武汉,出发时妻子已经怀孕五个多月,出征消息也一直瞒着父母(直至顺利完成援鄂抗疫任务)。进驻武汉雷神山医院后,他和队友义无反顾地迅速展开救治工作。


在工作中,他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总结工作经验,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状况,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治疗,通过望闻问切,辩证施药,辨证施针,并结合香囊辟秽,耳穴压豆,穴位敷贴,八段锦,拍打操等手段为患者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为了减轻患者痛苦,他在穿着防护服、戴着多层手套、针刺不方便且操作风险较平时高的情况下,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减轻患者痛苦,获得患者好评。


3月28日,他工作的病区病人清零,累计收治患者99名,其中危重症患者23名,中医药参与治疗率100% ,没有一例轻症向重症转化病例。3月29日病区整理验收后关舱,他也顺利完成援鄂抗疫任务。



2008年5月,郭竹英参加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圆满完成医院交给自已的任务;2018年6月,她途经皇岗口岸时,一名香港籍的公民突然晕厥倒地,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时为患者提供有效地急救措施;今年2月16日,支援湖北的通知下来,她第一时间报名,成为第四批国家支援湖北中医医疗队深圳分队队员。


郭竹英担任武汉雷神山感染三科六病区感控员。在抗疫工作期间,每天她一睁开眼睛,就会打开手机监控程序看一脱区域及二脱区域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更改。她每天必须带着火眼金睛进入舱内,观察每个进舱人员的工作流程,检查舱内的各个病房的负压设备是否正常运转,检查清洁人员的培训及整个病房的卫生情况,不厌其烦地进行“扫雷”为在舱内工作的人员拉起一道道“防火墙”。每天晚上回到酒店,她会把自己今天发现的院感问题总结与分析发到工作群,避免下次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在武汉雷神山医院44天一线的日日夜夜,她兢兢业业完成了院领导及医疗队交给她的工作,所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六病区74名医护人员及进舱的新闻记者、清洁人员、维修工零感染,平安归来。科室也未发生医院感染及职业暴露事件。



1月中旬,疫情突发,温芳艳立刻主动向科室提出申请,结束假期投入工作。多次主动提出申请到院内发热门诊、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支援。2月中旬,在接到召集医护人员成立援鄂医疗队时,她再次第一时间请战武汉。


2月17日,温芳艳和医疗队一起前往武汉雷神山医院,参与病情最为严峻的危重患者救治工作。她作为第三小组组长,负责信息、宣传、药事管理、舱内轮班等相关工作。在信息管理方面,她主动请缨,刻苦研究,在熟练掌握雷神山医院信息处理系统的基础上,帮助每一位医疗队队员人人过关;在医院领导的带领下,温芳艳依托深圳卫视等多家媒体联系进行报导,通过视频连线、直播采访、抗疫日记推送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作为药事管理小组负责人,她负责所有药物入库,建立药品清单,制定交接本等工作,她的药品管理经验得到雷神山医院药品保障团队的称赞与感谢,建立长久行业联系。在舱内轮班工作中,她勇敢地冲进第一线,将深圳市中医适宜技术带进病房,组建MDT护理团队,借助网络平台,远程连线,组织会诊。


在身边党员同志的影响下,她积极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红色飘荡的党旗下,以党员同志为榜样,加强思想认识,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抱着“多一个护士来,武汉就多一个护士可以休息”的初心,戎晓函积极主动地报名成为了深圳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支援武汉。她在队内负责后勤工作,保证大家的日常生活。


在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她担任护理组长,负责合理分工,安排小组工作,还要清点抢救用品,仪器设备,统计工作量。她负责的床位有198张床,上班先分配好每位责任护士管床,大约每人管理40余名患者,与上一班组长接班,并与下一班组长交班。为了了解患者,她逐一查房,询问每位患者是否有不适,并适当做些宣教及心理疏导。她还利用自己所学,为患者做中医宣教,教会她们如何选取穴位按摩,缓解疾病带来的不适,也介绍了五音疗法,通过不同的音乐去调节患者的脏腑功能,同时还会在工作之余陪伴患者练习八段锦。


除了关注患者,她还及时关注队员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工作期间因合理安排,队员未出现严重的身体不适,同时她们所负责的198张病床0死亡。在2月24日获得了“先进标兵”的称号。


她很重视患者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问题,为他们解答疑惑,陪伴聊天为他们做心理疏导,提高患者信心。工作之余,她还为患者、队友们绘制手绘画,鼓励大家积极向上。她觉得,将患者一个一个送出方舱,就像是用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将武汉推回繁荣。



2月9日,王虎代表深圳市中医院成为了深圳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驰援湖北武汉最大规模的方舱医院—东西湖方舱医院。这里的都是新冠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但没有症状,年龄在5—65岁之间的患者。


在方舱医院内他担任C厅责任护士,主要工作是保证病人安全用药和及时复查,做好患者的病情观察,出院患者做好宣教及终末处理,完善记录,做好交接班。除去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氧疗,还需要负责病人的心理辅导,与队友负责的床位有198张床,需要时刻注意患者的情况。作为一名中医院的护士,还会教病人一些中医操作例如八段锦等,来帮助病人缓解疾病带来的不适。工作中与患者建立深厚的感情,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此外,他还会关注队员们的身体状况。在日常生活中,队友各自居住在单间,并禁止串门,不集中吃饭,他平时负责给大家取饭,配合队长做好房间标准化隔离,与队友负责保证大家的日常生活及与大部队的后勤队接洽等,保障大家的生活方便,工作安心。


3月3日,他获得了东西湖方舱医院“先进标兵”的称号,在医疗队的努力积极工作下,所分管C厅区域198张病床,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患者了患者零死亡、安全生产零事故、进驻人员领投诉、治愈人员零复发。



6月23日至7月15日,张德明参加深圳检验检测医疗队,支援北京新冠核酸检测工作。随后,广东省卫健委通报了深圳市罗湖区水贝盒马鲜生超市1名员工在汕尾陆丰市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8月16日,他再次到罗湖医院集团检验中心,支援罗湖区的新冠核酸检测工作。8月21日至9月16日,他再次出发,参加内地核酸检测支援队,支援香港普及社区检测计划。


在香港工作期间,张德明被委任为广东二组物料组组长,负责防护用品和耗材的盘点与准备工作。9月1号,社区普及检测计划正式开始。第一天支援队完成了大概5万的检测量,第二天,整个实验室全天共取样91526,其中张德明所在的取样B仓12名队友完成取样15732,成为取样冠军。


连续五天的12小时夜班,大家咬紧牙关、不畏艰辛。张德明所在的取样B仓一直是整个检测支援队的取样冠军,最高纪录是六个安全柜12小时取样253板,共23276个样本。内地核酸检测支援队克服了各种困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核酸检测工作。



疫情当前,韩钺作为有着多年党龄的医务人员义无反顾地报名了一线抗疫工作。1月29日,他作为深圳市首批重症医学专家与骨干组进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参加了深圳市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一线救治工作。


他工作在深圳抗疫的最后一道防线——重症医学科,所有深圳新冠肺炎的最危重患者都经过了他们的抢救和治疗。他所在的重症1组是负责ECMO支持病人的小组,广东省的第一例输入性病例就在他们组,患者的生命已到了失去的边缘,氧合、循环都是靠着ECMO来支持,病情瞬息万变。他们对患者的每一分钟、每一毫升都“斤斤计较”。初期是困难的,危重病人多,组长带领他们小组4个一线医生,最多时要管理3个需ECMO支持的患者,夜班也是不能合眼的,那段时间压力很大。


能加入深圳市最高水平的重症团队,参加这样一场终身难忘的战役,他感到很幸运,也很感慨能工作在重症1组,作为深圳抗击新冠疫情最后防线,守护深圳。79天的封闭抗疫工作的是漫长又充实的,他为能够顺利完成了党和组织交给他的艰巨任务而感到自豪。


感谢你们

时间和我们都会记得!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