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重要新闻
了解深圳市中医院最新资讯

融汇中西智慧 擘画肝病诊疗新蓝图——2025华东南中医肝病学术论坛在深圳圆满举行

发布日期:2025-10-10

金秋九月,鹏城生辉。2025年9月26日至28日,“华东南中医肝病学术论坛”在深圳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以“融汇中西智慧,擘画肝病诊疗新蓝图”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医大师、岐黄学者、学科带头人及青年骨干等300余人,线上观看量突破30000人次,共同探讨中医肝病防治的新思路、新方法。

传承创新并举,三大分会场同步启航

9月26日下午,2025华东南中医肝病学术论坛的三个特色分会场同步启航,兼顾传承与创新。“名老中医讲坛” 群贤齐聚,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杨宏志教授分享《伤寒六经症状鉴别诊断在肝病复合病证应用经验》,让《伤寒论》智慧赋能现代诊疗;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毛德文教授聚焦肝衰竭免疫重建提出中医方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国梁教授解读徐经世国医大师治肝思想。随后还举行 “三名工程” 拜师仪式,青年学者向李秀惠教授等行拜师礼。“青年医师病案大赛” 气氛热烈,六位青年医师凭疑难病例展现扎实功底与创新思维;“肝癌专场” 中,专家从中药抗肝内胆管癌机制、肝癌分期辨治等多维度,探索中医药干预肝癌的潜力。


主会场群英荟萃,共绘发展蓝图

9月27日上午,大会主会场在独具民族特色的壮医养生操《壮医绣球操》中拉开帷幕。深圳市中医院副院长贺劲松主持开幕式,医院党委书记蔡本辉、华东南中医肝病诊疗中心联盟理事长童光东分别致欢迎辞。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会长金世明、深圳市中医药学会会长李顺民出席开幕式并作重要发言。

开幕式上举行了华东南中医肝病诊疗中心联盟新增成员单位授牌仪式,以及肝病专业委员会新增委员聘任仪式,进一步壮大了中医肝病防治的专业力量。

主旨报告环节可谓大师云集、智慧激荡。国医大师徐经世教授以《以政策为指引,着力思维纠偏移》为题,深刻阐述了正确建立中医思维在现代肝病诊疗中的核心地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李秀惠教授分享了《"五核方案"治疗乙肝肝纤维化/肝硬化临床研究》的重要成果,为乙肝相关肝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杨永平教授的《复方鳖甲软肝片防治肝癌的循证中医基础与临床》、陆荫英教授的《原发性肝细胞后线规范化用药中国专家共识》等报告,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医药在肝癌防治领域的最新进展。

此外,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高月求教授对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论治的深入思考,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文霞教授关于肝硬化腹水中西医诊治策略的分享,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徐春军教授在防治药物性肝损伤方面的研究成果,都为提升肝病诊疗水平提供了宝贵经验。


分会场纵深探讨,展现融合魅力

27日下午,五大分会场同步进行,研讨内容更加深入细致。肝癌专场继续深入探讨中医药在靶向和免疫治疗中的辅助作用,肝炎肝硬化专场则聚焦于多模态大模型辅助诊断、经方临床应用等前沿话题。脂肪肝、药物性肝病与肝外治法专场紧扣时代脉搏,既关注药物性肝损伤的规范诊治,也探讨了外治法在脂肪肝治疗中的独特优势。科研论坛为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搭建了对话平台,护理专场则彰显了医学的人文关怀,从季节性调护到专科护理,展现了肝病全程管理的温度与深度。


继往开来,谱写新篇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推动了区域肝病防治的协同发展,更展现了中西医深度融合在解决复杂肝病问题上的独特优势。从经典传承到科技创新,从理论探索到临床实践,论坛构建了一个立体化、全方位的学术交流体系,为肝病防治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潮起大湾区,扬帆正当时。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西医结合的智慧之光必将照亮更多肝病患者的康复之路,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更加磅礴的力量。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肝病科 钟伟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