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部分截图)
9月23日,中宣部向全社会发布了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等10个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英雄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深圳市援鄂中医医疗队作为广东支援雷神山医院医疗队位列其中。他们的抗疫经历,生动诠释了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塑造了特区医务工作者的抗疫群像。
2月15号上午9点,深圳市中医院院长易铁钢接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电话。简短高效的通话后,易院长明白,深圳中医人即将在这个时刻和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一起,为新冠疫情的最前线添上特区力量。当天下午3点,25名援鄂医疗队队员上报卫健委。2月17号下午,经过紧张的筹备,深圳援鄂中医医疗队坐上了前往武汉的高铁,驰援雷神山医院。
深圳市中医院院长易铁钢说:“武汉是我们抗疫的前沿,没有看到我们深圳特区中医院的声音,我说我还真正在遗憾着,所以我说去。当时我们去的这些家属有很多都是发信息、打电话,一定要医院安排他们去雷神山。所以我们这些特区人,这种明知雷神山有风险,偏向雷神山行,这些精神确实是当时很让我们医院非常感动的。”
2月18号,作为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广东队,深圳中医医疗队进驻雷神山医院,接管感染三科C6病区。从“零”开始建设,肩扛手抬,仅用了 54个小时,就把这个病区从一个“空壳”装备成一个有48张床位,随时可以收治患者的传染病病区。
急诊科主任医师刘禹翔说:“我们刚刚到雷神山的时候,其实还是很出乎我们意料的,整个是一个大工地。我们经历的就从进入雷神山开始54个小时,把这个传染病区从无到有把它建起来了。然后到中午开始的时候,用了两个多小时,收满了48个病人,其中有17个是重病人,还有3个发的高烧,2个上呼吸机。”
雷神山医院收治的通常是重症患者,其中C6病区的患者年龄普遍偏大、基础疾病多,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也比较多,医护人员面临巨大挑战。深圳中医医疗队将在深圳的中医治疗经验带到了雷神山医院,并结合武汉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
急诊科主任医师刘禹翔说“当时我们收治的一个病人就是一个中风后遗症,当时来的时候很衰弱。他说他十几天没有大便,然后也吃不下饭。然后当时给他辩症就是阳气非常衰弱,然后我们给他吃了一个中药,人参四逆加大黄汤,给他营养粉,有营养粉我们是一勺一勺喂着他吃的。就是这么包括很多重症的这种老人家,我们都是一勺一勺地喂着他,把营养粉喝下去,包括他的饭。因为我们当时也是发现,有些人你只要不喂他就没有力气吃。”
服务贴心,治疗效果事半功倍。病区里多半是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生病了更渴望关心。中医医疗队的队员们主动关心老人的生活,安抚他们的情绪,每天下午,给患者安排活动时间,教他们拍打操、坐式八段锦等养生功法。建立医患微信群,医患及时沟通,对于出院患者,也定时跟踪随访,以便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深圳市中医院院长易铁钢说:“我们这些队员们去了以后是3月31号回来的,没有一个病人从轻症变成重症的。所有的病人等到他们31号回深圳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出院了。说实在话,他们在雷神山应该来说真的是没有给深圳人丢脸,也真是把深圳的精神带到了雷神山,发光闪亮。这段时间说实在话,他们也把雷神山的精神又带回来了。”
通过共同努力,深圳中医医疗队所负责治疗的病人共46名,其中无轻症向重症转化病例,零死亡病例。这场战疫,树立起大医精诚的中医药文化旗帜,深圳中医用大无畏精神和精湛医术,谱写了一曲携手战疫的爱之赞歌。
转自:壹深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