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部分截图)
浙江绍兴41岁的患者小风(化名)已经3个月粒米未进,滴水未沾了,并且时刻需要戴着从鼻腔通到肠子里的肠减压管来缓解肠梗阻症状。近日,小风从浙江来到深圳,深圳市中医院胃肠腹膜肿瘤诊治团队为他进行了长达10个小时的手术,赢得了重生的机会。
患者辗转多地来深寻找最后机会
正值壮年的小风不幸患上了肠癌,虽然进行了手术,却在手术后不幸发生了更为可怕的腹膜癌转移。
最近几十年,许多癌症似乎已经被大家所熟悉:胃癌、结直肠癌、阑尾癌、胆管癌、胰腺癌……然而,有一种癌症不为人所知,但其凶险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远超上述已被大家所熟悉的癌症,它就是腹膜癌。
医生介绍,“腹膜癌”是一类复杂的疾病,在中国胃癌患者中,47%最终会进展为腹膜转移癌;结直肠癌的患者中,亦有超过20%会发展成腹膜癌;妇科恶性肿瘤(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等)患者有40%最终进展为腹膜转移癌。也就是说,许多胃肠和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最终都是因为腹膜癌(腹膜转移癌)而治疗无效而离世。
近一百年来,腹膜转移癌都被认为和肝肺转移癌一样,是癌症患者的终末期。患者一旦确诊就开始进入生命倒计时阶段,生存期明显比肝、肺、骨转移癌要缩短一倍,常常出现顽固性癌性腹水、癌性肠梗阻和持续性腹痛腹胀等严重症状。以前,医生面对这些情况往往束手无策,多只给予生命维持治疗和癌症临终阶段的关怀照护直至患者离世。
然而小风却不想放弃自己,在被外地多家肿瘤专科医院以“肿瘤太晚期了,没有积极手术治疗的意义和必要”、“手术创伤太大、手术难度大和术后并发症多”等原因拒绝后,小风辗转来到了深圳市中医院外科寻找最后的机会。在这里,他看到了希望。
深圳市中医院胃肠腹膜肿瘤诊治团队为小风进行了长达10个小时的手术,成功解决了小风的肠梗阻并极大地减轻了腹腔内的肿瘤负荷,术后又采用基因检测技术、类器官培养技术和药敏试验技术,帮助小风度过了术后康复期并找到了抑瘤效果良好的化疗方案与靶向免疫治疗组合。目前,小风已经开始了规范的个体化精准治疗,为他自己赢得了重生的机会。
多学科中西结合治疗,腹膜癌治疗国际领先
9月26日上午,腹膜癌国际联盟和欧洲肿瘤外科学会腹膜癌学院中国中心华南地区示范基地正式挂牌深圳市中医院,标志着学界对深圳市中医院胃肠腹膜癌诊疗中心临床诊治技术优势的肯定。
据介绍,深圳市中医院医生赵江宁是深圳市临床实用型人才、深圳市中医院引进人才,李雁教授是国内腹膜癌规范诊治的拓荒者和引领者、国际腹膜癌联盟和欧洲外科肿瘤学会腹膜癌学院中国中心主任,二人于3年前开始在华南地区开展腹膜癌综合诊治工作。所开展的“腹膜癌综合诊治技术体系和腹膜肿瘤学科建设项目”获得2020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使腹膜癌诊断准确率提高了80%,患者总生存期延长60%,复发率降低40%。其医学团队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和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为国内领先水平,腹膜肿瘤类器官培养和抗肿瘤药物敏感试验等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转自: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