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媒体聚焦
了解深圳市中医院最新资讯

【以案说医】陈福如:健脾益胃治疗慢性泄泻·脾胃虚弱

发布日期:2021-06-15

(媒体报道部分截图)



图片

▲陈福如 1940年出生,2001年被广东省政府评为第二届广东省名中医。1968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6年制医疗系。现任深圳市中医院教授、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53年。为深圳市首届名中医、第三批与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代表著作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陈福如临床经验集》与《医学探微》两部。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张某,女,62岁。2014年8月16日初诊。


【发病过程】

泄泻10余年。


【首诊证候】

大便溏烂,每天3~4次,纳呆,嗳腐,食则胃腹胀,脸色萎黄,舌质淡胖,舌苔薄白润,脉弱。


【辨证论治】

辨证为慢性泄泻·脾胃虚弱。

治以健脾益胃。

处方:黄芪30g,党参、炒白术、茯苓、鸡内金、炒扁豆各20g,炒香附、焦山楂各15g,陈皮、炙甘草各5g。水煎2次,分2次内服,每天1剂。


【随诊过程】

服上方14剂后,大便好转,有时成形,日2次,纳食略有增加,仍有神疲乏力,以上方加减,多次复诊。于11月下旬因咳嗽就诊,告知大便已正常,食欲改善,体重增加2kg,体重指数(BMI)变为18。


【按语】

该病例泄泻10余年,纳呆乏力,舌质淡胖,舌苔薄白润,脉弱,皆为脾胃虚弱的表现。脾胃同居中焦,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气升则胃浊降,共同维持升降平衡,健运不息,则人能身强力壮。若脾胃失于运化,不能生化气血,气虚血弱则神疲乏力,脸色萎黄。病情属轻,但必须重视调治。否则,病延日久,必影响到心、肺、肝、肾的正常功能。因为,心所主之血、肝所藏的血皆由脾所生化的血来源源不断地补充,如此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同样,肺所主之气和肾所藏的精,全靠脾所化生的血转化而成,此所谓精血同源。


总之,人之脏器组织功能全赖脾胃化生的气血等保障,因此把脾胃称为后天之本,即是维护生命的根本之意。脾胃的强弱不但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与全身脏器组织功能的正常与否有直接关系,其结果必然影响到寿命。笔者曾对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人作调查发现,长寿又健康者都是纳食正常、大便通畅者。能食则生命泉源不竭,大便通畅则能把代谢废物及时排出,杜绝产生新的致病因素,从而保护老人健康长寿。因此,我提出的“慢性病、老年病从脾胃论治的学术思想”,是长期从事临床后得出的经验的结晶。


我撰写这一医案的另一目的,就是要医者在临床处方用药过程中,既要避免药物对脾胃的伤害,以防胃肠功能紊乱而变症丛生,又要重视保护好脾胃的消化功能。


转自:广东中医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