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媒体聚焦
了解深圳市中医院最新资讯

【以案说医】陈福如:健脾益胃,升提脾阳法治疗急性泄泻·脾胃气弱,脾阳不升

发布日期:2021-06-15

(媒体报道部分截图)



图片

▲陈福如 1940年出生,2001年被广东省政府评为第二届广东省名中医。1968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6年制医疗系。现任深圳市中医院教授、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53年。为深圳市首届名中医、第三批与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代表著作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陈福如临床经验集》与《医学探微》两部。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傅某,男,52岁。2015年6月21日初诊。


【发病过程】

泄水样便2天,每天大便5~6次,伴有呕吐、腹痛。


【首诊证候】

低热37.5℃,口干,纳食欠佳,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脉浮弦细。


【辨证论治】

辨证为急性泄泻·脾胃虚弱·脾阳不升。治以健脾益肾,升提脾阳。处方:党参、白术、茯苓各20g,藿香、葛根各15g,木香(后下)10g,炙甘草、升麻、柴胡各5g。水煎2次,分2次内服,每天1剂。


【随诊过程】

服上方5剂则吐泻均止,继续服用陈夏六君子汤数剂则康复。


【按语】

本病例以脾胃虚弱,健运失职为根本因素,稍有饮食不当则易致脾胃升降紊乱而致泄泻。当脾气亏虚,失于散精,则清阳不升,水湿浊邪内聚胃肠而泄泻。方用七味白术散加味。用参、术、苓、草健脾益胃治其本。藿香芳香化湿,葛根、升麻、柴胡升脾阳,木香行气止痛,共为治标。标本兼治,脾胃运化复常,脾能升清,胃降如常,则泄泻获愈。本病例类似西医学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高,凡是脾胃素虚之体易中招。中医治疗本病证有很好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值得传承发扬。同时,重视饮食卫生,饮食有节,平调饮食,可大大预防泄泻的发生。


转自:广东中医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