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部分截图)
▲陈福如 1940年出生,2001年被广东省政府评为第二届广东省名中医。1968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6年制医疗系。现任深圳市中医院教授、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53年。为深圳市首届名中医、第三批与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代表著作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陈福如临床经验集》与《医学探微》两部。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苏某,女,38岁。2012年3月17日初诊。
【发病过程】
胃脘疼痛10年。曾先后两次经胃镜检查,均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并糜烂。平素月经周期正常,月经来第1~5天均经量少,艰涩难来。
【首诊证候】
现每在月经前2天开始胃脘疼痛,乳房胀痛,心烦易怒,大便干结,舌质边尖红,舌苔薄黄,脉弦。
【辨证论治】
辨证为胃痛·肝气郁结。治以疏肝调经。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处方: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各20g,益母草、牛膝、栀子、丹皮、香附各15g,柴胡、玫瑰花各10g,炙甘草5g。水煎2次,分2次内服,每天1剂,连服10天。
【随诊过程】
患者末次月经2月25日。3月25月经如期来,经量正常,经来畅顺无不适,亦未见胃痛。嘱其每次月经前服上方7剂,连服半年。患者于2015年夏季陪家人就诊,主动告知,经上方治疗后胃痛一直未作。
【按语】
用疏肝调经法治疗胃痛在临床屡见不鲜,且患者多为中年妇女,年龄在35~45岁者居多。调经法能治胃痛属中医异病同治。以上数例中西医诊断都是相同的病,而治法方药却迥然有别,彰显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和核心价值。概而言之,凡是病因病机相同的不同疾病都可用相同的治法方药;相反,尽管都是相同的疾病,但其致病的病因不同,表现的病理变化也是不同,根据辨证求因、审因施治原则,都要用不同治法方药施治,显示了中医治疗的灵活性和原则性。本病例原有糜烂性胃炎,月经来前由于肝的疏泄功能障碍,以致肝气犯胃而诱发胃痛发作。本病例的胃痛与痛经的鉴别在于疼痛的部位不同。痛经疼痛部位在腹部,而胃痛却在胃脘部。丹栀逍遥散是治疗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所致痛经的有效方。经治疗后肝郁得舒,瘀祛气和则逆转了肝气郁结的病理机制,故可一箭双雕,胃病与月经失调均获佳效。
转自:广东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