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药品该如何正确服用才能保证最大疗效,需要注意什么呢?
一、口服药品常规注意事项:
1、肠溶片、缓控释片不可掰开、压碎服用;
2、胶囊剂要整粒吞服;
3、常见的可以嚼碎服的药物有:治疗消化道溃疡病的抗酸药,如盖胃平、胃舒平、硫糖铝、铝碳酸镁等,适于胃痛发作时或饭前半小时嚼碎服用;钙制剂如嚼碎服用,可以增加吸收,比如钙片、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助消化药类的干酵母,如不嚼碎易在胃内形成黏性团块,影响药物疗效;用于过敏性鼻炎、结膜炎、过敏性哮喘、日光性皮炎及其他过敏性反应的抗过敏药物,宜在饭前半小时嚼碎服下;果导片用于治疗便秘,服药后4~8小时排出软便,咀嚼后服用效果更显著,睡前服为宜;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喘息定、治喘灵在舌下含服时,宜将药片嚼碎,然后含于舌下,否则达不到速效。
4、服药前先湿润口腔等;
5、口服药品一般用40~50℃温开水200~250ml水送服,不宜用牛奶、饮料送服,除非说明书注明,也不宜用茶服用;
6、服药期间避免饮用含酒精成分饮料;
7、混悬液服用前摇匀;
8、颗粒剂、冲剂需适量水溶解后服用:
(1)对于西药颗粒剂,特别是抗菌药颗粒剂,只可用凉开水冲化后,立即服用。
(2)对于中药颗粒剂,一般须用适量热开水冲化,以保证有效成分快速充分地溶解,待放冷后服用。
(3)不可长时间放置。因为抗菌药在高温和有水的条件下,容易分解产生致敏物质,不仅降低疗效,还易出现过敏反应。
9、服用时间及体位严格按说明书执行,例如,胶体果胶铋胶囊需空腹服用。
10、服药姿势是身体直立,以自然吞咽动作将药物服下,服药后,站立或走动1-2分钟。
11、服用胃粘膜保护剂后,一般左侧卧位。
12、服用止咳糖浆剂后,不宜马上饮水。
13、服用对牙齿有腐蚀作用、染色作用的药物,应避免与牙齿接触,可用吸管,服用后应漱口。
14、常将口服药分空腹服、饭前服、饭后服、睡前服等。
(1)空腹服:要求充分吸收、快速发挥药效而又无刺激性的药物可在空腹服。因为空腹时胃内和小肠内基本无食物,服药后不会受食物干扰而影响吸收,使药物能保持较高浓度,迅速发挥作用。有的抗生素类药物如交沙霉素等,宜空腹服。
(2)饭前服:即饭前30~60分钟服。凡是要求药物充分、快速吸收,而无刺激性的药物均应在餐前口服。如促进胃动力药的胃复安、多潘立酮等;刺激食欲的健胄药如胃蛋白酶、健胃片、大黄苏打片等,在饭前服用可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部分抗生素类药物如阿莫西林、环丙沙星等,在饭前服用因无食物干扰可使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提高。
(3)饭后服:在饭后15~30分钟后服药,除必须在饭前服下和必须在睡前服下的药物,其余都可在饭后口服,特别是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水杨酸钠、磺胺类等需在饭后服用;助消化的药物如多酶片等,也应在饭后服。
(4)睡前服:即睡前30分钟服。像催眠药、缓泻药、驱虫药、具有嗜睡 作用的抗过敏药等适合睡前服用。
15、服磺胺类药和发汗药时应多饮水,因前者由肾脏排出,尿少时易析出结晶,引起肾小管堵塞;后者起发汗降温作用,多饮水可增强药物疗效。
16、多痰患者,在睡前服用止咳药是不对的。止咳药主要作用于咳嗽中枢、呼吸道感受器和感觉神经末梢,抑制咳嗽反射,虽然止咳药止住了咳嗽,但它造成了呼吸道中痰液的滞留,容易阻塞呼吸道,会导致肺通气的严重不足,造成缺氧,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现象,加重不适。
17、中药分温服、热服和凉服。
(1)最普通的服法是温服,即汤药煎好后温服,多数中药适合此种服法,服药与进食间隔时间应在1个小时以上。
(2)治疗热病的药,如热在肠胃,患者想喝凉饮者,可凉服;治疗寒证的如外感风寒的药,宜热服,而且热服后应再喝些热粥,盖被出汗,以便药效能得到显著发挥。
(3)多数汤药宜饭前服用。其原因是药物胃肠吸收好,攻下药、驱虫药及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则更加适宜,而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消食药宜饭后服。
(4)补养药宜在早晚空腹服,以利药物的吸收,而泻下药宜在早上空腹服。
(5)用于补心安神的中药,应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内服用,以充分发挥药效。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福华路一号深圳市中医院西药房
邮政编码:518033
联系方式:(0086-755)88358110或 88359666转 西药房
传真:(0086-755)88358110
E-mail:trainingcentre@126.com
供稿:深圳市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