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临床传承创新研究中心抗痛风联盟年会在深圳市雅枫国际酒店成功召开。
本次大会邀请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主任委员姜泉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刘维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娄玉钤教授、中华中医学会风湿病分会荣誉副主任委员汪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张华东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郑福增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方勇飞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齐岩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李泽光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黄清春教授、《中国中医药报》专刊部海霞主任、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病分会副会长古洁若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秘书长唐晓颇教授、深圳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张天奉教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所王彬彬研究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林昌松教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痛风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娟教授、云南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汤小虎教授、中山市中医院肾病风湿病科主任李燕林教授及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等多名专家教授汇聚一堂,话痛风难点、热点及前沿进展,共襄学术盛宴。姜泉教授就“传承创新36载”主题,结合风湿病命名的历史沿革、传承名中医学术思想及燥痹、大偻、阴阳毒、产后痹等病名创新,医药结合,痹症系列药研究科研成果展示了中医风湿病的创新发展。
古洁若教授分享了“痛风精准医疗的思考”,认为精准治疗前提是精准诊断,达标治疗是目标。重视健康教育及定量饮食,个体化用药,注重尿酸水平监测,了解尿酸水平波动,个体化治疗,实现痛风达标治疗。
娄玉钤教授阐述了“衷中参西解痛风”,提出“湿”是痛风的关键病邪,病本在肾,肾脏“升清降浊”功能不足,湿浊聚集体内而发病,以“新整体观”看痛风,从疾病全程、多病共存多个角度一元论阐述。治疗以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补肾、祛湿泄浊、活血化瘀为法。
汪悦教授分享了“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中医辨治”。从病因病机出发,以寒热虚实、病邪(风湿痰瘀毒)为辨证要点,以祛邪通络为原则,根据病邪偏胜,分别采用祛风、除湿、散寒、清热、化痰、祛瘀法,论述痛风中医分型论治。此外讲解单味中药、常用方剂及中成药治疗痛风的相关药理机制,充分展示了痛风中医药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