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往期查询

国内首诊误诊率高达87%,纤维肌痛综合征到底是“何方神圣”?

发布日期:2018-11-17 来源:院办公室

2018年11月03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深圳市中医院主办,深圳市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痛风专业委员会、深圳市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纤维肌痛症学组、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临床传承与创新中心抗痛风联盟筹备组协办的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项目 “2018年纤维肌痛症高级研修班”在深圳市雅枫国际酒店隆重举行。


合影留念


此次全国风湿病领域专家齐聚鹏城,聚焦纤维肌综合征。许多专家指出,在未来中西医结合诊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是新趋势。到场专家对该病症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美国生物学博士、药物化学博士后研究员、美国医学博士、临床科研硕士,王文教授曾经身患纤维肌痛综合征,对于患者的痛苦能够感同身受,所以更加呼吁大家重视此病的治疗。


王文教授发言


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个严重危害健康、影响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常见慢性疾病。

王文教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该病的现状,中国目前没有准确的流行病学调查,假设中国的发病率为1%,则有14百万患者在遭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折磨,并且中国医学界和社会对纤维肌痛征知识的欠缺,病患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

接着向我们介绍了国外学者对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发病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情况。表明发病因素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下行疼痛抑制机能失调以及基因及遗传、神经介质等相关。

另有研究表明恢复正常睡眠对改善疼痛有控制作用,而如何改善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的睡眠值得探讨。

最后王文教授提出中西医结合有很大希望帮助治疗和管理纤维肌痛综合征,呼吁中西医专业领域医生加强合作,共同攻克纤维肌痛综合征治疗这一难题。


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吴庆军教授发言


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以非炎症性慢性疼痛为特征,伴有疲劳、睡眠障碍、认知能力下降、僵硬、焦虑和抑郁等一组临床症候群。

吴庆军教授指出纤维肌痛综合征并非排除性疾病,有自身的临床特点,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断/分类标准在近20年中被不断更新调整,“缺乏客观临床指标”给纤维肌痛综合征准确诊断带来困难。研究证实纤维肌痛综合征为“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疼痛处理障碍”。纤维肌痛综合征发生与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信号感知放大相关,同时降低疼痛抑制通路作用,中枢层面疼痛信号“异常放大”是主要原因(即“中枢敏化”)。

吴庆军教授重点介绍了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断提供了指导。


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梁东风教授发言


梁东风教授讲述了因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常见症状与其他疾病相似,故容易漏诊、错诊,临床医生应该仔细鉴别,小心诊断。

梁东风教授还介绍了脊柱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颈椎病、肌筋膜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风湿性多肌痛等多种疾病的鉴别要点,同时介绍了纤维肌痛综合征与疲劳乏力、睡眠障碍、抑郁、焦虑、认知障碍等心理疾病的重要相关性。提醒临床医生在诊断与治疗时要重视患者的心理状况。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