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为众病之王,那癌症中的王中王是谁呢?那就是胰腺癌。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胰腺癌年发病率约为4.29/10万,较15年前大幅升高。胰腺癌发病率升高的同时,其死亡率也一直居高不下。胰腺癌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80岁之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胰腺癌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诊断困难,不少患者当做胃病治疗,因此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错失手术时机。加之胰腺癌疗效差,因此胰腺癌被称为“癌王”。
一、胰腺癌的早期有哪些症状?
1.不能解释的腹痛、腰背痛
2.梗阻性黄疸
3.血糖突然升高
4.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和体重下降
二、胰腺癌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1、生活习惯
吸烟是目前唯一公认的与胰腺癌发病有确定作用的危险因素。长期吸烟不仅可导致肺癌的发生,也可导致包括胰腺癌在内的消化系统肿瘤发生。
大量饮酒会直接损伤胰腺组织,酗酒可导致胰腺炎反复发作,长期慢性胰腺炎会使癌变率增高。
肥胖是胰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BMI超过30的话,男性胰腺癌风险会增加1.4倍,女性则增加1.3倍。
2、饮食结构
富含红肉、高脂肪高能量的食物可能增加致胰腺癌的危险性,而通过摄入富含蔬菜、水果的饮食可降低胰腺癌发病率。
3、疾病因素
2型糖尿病一直被认为与胰腺癌关系密切。其次,胰腺炎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在遗传性胰腺炎综合征患者中,患癌风险可达40%。
4、遗传因素
一级亲属有胰腺癌病史,其患胰腺癌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因此,不吸烟、减少酒精摄入、控制高脂高蛋白食物摄入、强健体魄、保持良好情绪对预防胰腺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胰腺癌的早筛手段有哪些?
肿瘤标志物:主要包括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CA125等。但肿瘤标志物缺乏特异性,对诊断起提示作用。
CT:诊断胰腺癌最常用的方法,能清晰显示肿瘤大小、位置、密度及血供情况。
超声内镜: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已成为胰腺癌定位和定性诊断最准确的方法。
MRI、ERCP(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等筛查手段
四、胰腺癌的治疗手段
胰腺癌生物学行为复杂,加之患者之间存在异质性,胰腺癌的治疗应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早期胰腺癌患者,可采取根治性的手术切除,术后常规行辅助化疗。对于交界可切除和局部进展暂不宜手术切除等胰腺癌,可通过术前新辅助治疗使肿瘤降期后再行手术。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合并远处转移胰腺癌的患者,可采用姑息性治疗以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晚期胰腺癌的患者应进行基因检测、免疫相关监测,以指导靶向及免疫治疗。
五、胰腺癌的中医治疗
胰腺癌属于中医的“伏梁”、“痞块”、“黄疸”等范畴。《十四经发挥》也有:“脾广三寸,长五寸,掩手太仓,附于脊之第十一椎。”王清任《医林改错》中描述到:“津管一物,……总提俗名胰子,其体长于贲门右,幽门之左,......,接小肠”。这些都是对胰腺的描述。中医认为胰腺癌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湿、热、痰、瘀相互搏结,阻滞气血,积邪成毒,聚而为病。中医药在胰腺癌的治疗上,在辨病与辩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西医治疗情况及临床表现,予以不同的中医药治疗。在不同治疗阶段中配合中医药治疗,可发挥扶正抗癌,减轻不良反应,巩固疗效等作用。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肿瘤与血液病科 陈弈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