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疾病防控】戊型肝炎如何防控?

发布日期:2020-04-13

简介:戊肝是一种由戊肝病毒(HEV)造成的肝病。戊肝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它至少有4个基因型,即基因1型、2型、3型和4型。基因1型和2型仅见于人类。基因3型和4型病毒在猪、野猪和鹿等动物中传播,但不会为这些动物带来任何疾病,偶尔会感染人类。


流行概况:全球每年大约有2000万人感染戊肝病毒,其中约有330万人出现戊肝症状。世卫组织估计,戊型肝炎在2015年造成的死亡约有4.4万例(占病毒性肝炎死亡数的3.3%)。戊肝见于世界各地,但流行率最高的地区是东亚和南亚。


形态:戊肝病毒,球形,直径30-32nm,无包膜的单链RNA病毒。


病原体和传染源:病原体为戊肝病毒。


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戊肝是人畜共患病,猪、牛、羊、鸡等家畜也可自然感染。


传播途径/感染/中毒途径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饮用水遭到粪便污染造成的传播多见。可经食物传播和人与人直接传播,孕期可通过孕妇传给胎儿。


潜伏期和传染期

潜伏期为15-60天,平均40 天。被传染者从发病前几天到发病后大约3-4周排出病毒


致病机制/病因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肝脏病变主要为病毒诱发的细胞免疫反应介导肝细胞溶解。HEV经消化道侵入人体后,在肝脏复制,从潜伏期后半段开始,HEV开始在胆汁中出现,随粪便排出体外,并持续至病后一周左右。同时病毒进入血液导致病毒血症。


危险因素

戊肝的风险因素与恶劣的环境卫生条件有关。恶劣的环境卫生条件会使感染者粪便中排出的戊肝病毒进入饮水供应系统。


易感/高危人群

戊肝感染的重点高风险人群,如畜牧养殖者、餐饮业人员、育龄期妇女、疫区旅行者。


接受检测的人群

戊肝病例与其它类型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并无区别。但在以下流行情况下往往可以强烈怀疑戊肝并作出诊断:在已知的疾病流行区多处发生多起病例;在水可能遭污染的环境中;孕妇病情较重;或甲肝已被排除。


临床症状/引发疾病

典型体征和症状包括:

最初几天低烧,食欲不振(厌食),恶心和呕吐;有些人可能会腹痛,瘙痒(无皮损),皮疹,或关节痛。黄疸(皮肤出现黄色,眼睛出现巩膜),尿黑,大便颜色浅;肝变大和压痛(肝肿大);这些症状与其它肝病期的症状往往很难区别,通常持续1-6周。


危害/健康危害

戊肝通常具有自限性,但有的病例可能发展成暴发性肝炎(急性肝衰竭)。孕妇感染预后较差,死亡高达5%-25%。慢性肝病患者重叠感染戊肝预后也很差。


实验室诊断/诊断标准

1.发病前15d~75d内有不洁饮食(水)史、或有接触戊肝患者史,或到戊肝高发区或流行区出差、旅游史。

2.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乏力、食欲减退或其他消化道症状和(或)肝肿大伴有触痛或叩击痛。

3.血清学排除急性甲、乙、丙型肝炎。

4.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5.血清学检测抗-HEV IgG和(或)抗-HEV IgM阳性。


预防措施

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减少戊肝病毒和戊型肝炎的传播:维持公共供水的质量标准;建立妥善的人类粪便处理系统。


个人可以通过下列措施降低感染风险: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使用安全的水洗手,特别是接触食物之前;避免饮用洁净度不明的水;注意食品安全;重点人群接种疫苗。


是否有疫苗预防

接种戊肝疫苗可预防戊肝。


接种对象:16岁及以上易感人群,推荐用于戊肝感染的重点高风险人群,如畜牧养殖者、餐饮业人员、学生和部队官兵、育龄期妇女、疫区旅行者。


免疫程序:按照0、1、6个月的免疫程序接种3剂次,即接种第一剂次疫苗后,间隔1个月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剂次戊肝疫苗。


治疗原则

由于戊肝一般具有自限性,一般不需要住院。但是,如果发生暴发性肝炎,则需要住院。有症状的孕妇,也需考虑住院治疗。免疫受抑制的慢性戊肝患者可以采用利巴韦林这一抗病毒药物进行特异性治疗。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使用干扰素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疗效。


参考文献:

[1]杨绍基主编.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 WHO. Hepatitis E vaccine: WHO position paper,May 2015.WER,2015,90( 18) :185-200[3]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戊型肝炎实况报道http://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hepatitis-en3.[4]冯子健. 传染病控制手册[M]. 第18版.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8: 199-201.[5]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 第1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447-451.


深圳市中医院肝病科简介

深圳市中医院肝病科是国家区域(华南区)中医肝病诊疗中心、国家重点专(学)科、省市级重点专(学)科,有亚专科4个,包括全国脂肪肝规范诊疗中心与国家区域中心中医肝癌MDT协作组等。拥有2病区,开放床位120张,诊室4个,国医大师徐经世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和广东省名中医工作室医各1个;现有医护人员62名,其中国家级领军人才1人,地方级领军人才1人,广东省名中医2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1人,深圳市名中医、优秀中医3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13人,硕士9人。专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衰竭、肥胖及相关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性肝病、胆道疾病等肝胆病。其中,脐敷疗法治疗难治性肝硬化腹水、软肝颗粒治疗肝硬化、复方叶下珠及芪术抗癌方防治肝癌、疏肝消脂方治疗脂肪肝等中医药方法治疗各类肝脏疾病。专科主持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及“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优势病种突破项目等60余项课题,总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SCI 40余篇,获得国家及省市级科技奖励15项。


供稿:深圳市中医院肝病科

资料来源:省卫健委疾病防控健康教育核心知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