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的实质为淋巴组织团块,是儿童期较为活跃的免疫器官。根据位置不同,可分为腭扁桃体、咽扁桃体和舌扁桃体,临床常说的扁桃体肿大即为腭扁桃体肿大。扁桃体位于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交汇处,与外界直接相通,为人体重要的免疫屏障,但也因此常受到外界因素刺激而产生急慢性炎症反应。
西医认为,小儿扁桃体肿大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
生理性肿大:5至7岁的儿童咽部的淋巴组织发育旺盛,往往出现生理性的扁桃体增生、肥大,但颜色淡红,质地柔软,不伴有明显的咽部或全身不适。
病理性肿大:是病原体通过飞沫、直接接触等途径传入,隐藏于扁桃体小窝内,当人体由于劳累、受凉或其他原因致抵抗力减弱时,病原体迅速繁殖而引发的咽部炎症性疾病。
急性扁桃体炎可引起咽痛、吞咽困难、高热等表现。同时炎症可直接侵犯邻近组织和器官,引起急性中耳炎、急性鼻/鼻窦炎、急性喉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甚至肺炎。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可形成慢性扁桃体炎,表现为咽干、有堵塞感、分泌物粘、口臭等。过度肥大的扁桃体可妨碍吞咽、呼吸和发声,或可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睡眠低通气综合征。
扁桃体炎中医称之为“乳蛾”。中医认为“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本病病位在肺胃,急性者因感受风热邪毒,或素体肺胃热毒炽盛,复感外邪导致热结咽喉所致,慢性者因余热未清,邪热伤阴,虚火上炎,蒸灼喉核而发,若乳蛾反复发作,余邪滞留,使气机不畅,则可致血瘀痰凝互结于喉核。
《黄帝内经》云:“气盛血聚者,可以砭石之针破去之。”针点刺病灶放血,是“盛则泻之”、“宛陈者除之”治则的体现。通过对肿大的扁桃体点刺放血,可以使局部热毒外泄,瘀血凝痰消散,从而达到消除扁桃体的充血、水肿的作用。从现代医学来看,扁桃体局部放血疗法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修复扁桃体的受损黏膜,恢复扁桃体表面的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从而增强局部免疫机能,提高机体抗感染免疫力。除了积极治疗,扁桃体炎患者平时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注意口腔卫生,饮食宜清淡,不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喻闽凤主任指出,长期临床实践表明,中药联合扁桃体局部放血治疗急慢性扁桃体炎,对于急性扁桃体炎者,有利于缩短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减轻咽痛症状,减少其转变为慢性扁桃体炎的发生率;对于慢性扁桃体炎者,有利于使肿大的扁桃体变小,减轻因扁桃体肿大带来的张口呼吸、打鼾等症状,减少其急性发作的频率和病情程度。
参考文献:
刘大波,谷庆隆.儿童急性扁桃体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2016年制定)[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32(03):161-164.
王秀军.扁桃体反应穴放血治疗急性扁桃体炎2700例[J].中国针灸,2006,(12):883-884.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儿科 邓琳蓉、喻闽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