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长夏肆虐,脾胃也受伤?来看这篇儿童养护指南!

发布日期:2023-05-06

立秋至秋分中医称之为长夏,长夏季仍然多雨潮湿,天气炎热,易发生脾胃疾病如腹痛、呕吐、泄泻等。

《素问》曰“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小儿脾常不足,故此时要调养脾胃。小儿脾胃好了,自然少生病。那么长夏该如何养脾胃呢?


一、饮食调摄

1. 适当吃些清热利湿之品,如冬瓜、豆类、小白菜、苦瓜。水果类,如:西瓜、猕猴桃、西红柿、梨等。煲汤时多用山药、茯苓、扁豆、芡实、莲子、炒白术、陈皮、薏米、五指毛桃等中药材。

2. 瓜果属生冷寒凉之品,要注意避免进食太多瓜果,以免损伤脾胃,引起消化不良或腹泻。还要注意避免酸辣辛燥和油腻等饮食偏嗜,过食辛辣,易助湿生热,为长夏之大忌。

3. 补充水分,防暑。避免中午进行户外活动以防中暑,少量多次频饮水,忌狂饮冰水。可饮牛奶、豆浆、凉茶、粥汤补充水分;可用莲子、荷叶、薏米、丝瓜、大枣、山楂、砂仁、山药、陈皮制作凉茶或药粥。


二、起居调摄

1.保持良好睡眠。此时还是昼长夜短,顺应自然规律,提倡睡“子午觉”,即增加半小时午睡时间。

2.避免过度贪凉,防寒湿。室内温度保持在25-28℃、室内外温度不超过10℃为宜。小朋友可以吹空调,使用空调或电风扇时要避免凉风直吹,特别是在睡觉或大汗时。此时风寒之邪容易侵入人体而发生感冒等。使用空调或风扇的正确方法是让风对着墙吹或者使用挡风板,也可以客厅开空调,打开卧室门,使整个房间凉下来。可利用空调机除湿功能,将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淋雨涉水后要及时擦干身体,更换衣服。不宜在泳池或浴缸长时间浸泡,洗浴时间不宜过长,谨防寒湿之邪侵袭人体。

3. 心情愉悦。喜悦轻松的情绪可健脾益胃,思虑、焦虑、抑郁尤其伤脾胃。

4.足浴。可养成艾叶、生姜或中药处方泡脚的习惯。足底是人体全身器官的反射区,因此足浴按摩脚可驱寒除湿。


三、适当运动

最好利用早晚时间锻炼身体,比如跑步、跳绳、跳操、骑车、爬山、羽毛球、篮球等,量力而行。锻炼时要防止汗出过多而耗伤阳气,避免过度劳累。


四、常用中成药

常用健脾祛湿中成药如藿香正气散、参苓白术颗粒、附子理中丸、四君子汤、平胃散、补中益气丸等。在医生指导下辩证论治使用更好。


五、无需用药调理脾胃的方法

儿科常用的许多外治方法都有助于调理脾胃,促进食欲,比如穴位贴敷疗法、艾灸、小儿推拿、砭石灸、易罐和挑治四缝等。不同的方法功效不大相同,建议家长们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哦!


长夏还处于三伏天,是养生保健、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期。借助长夏这一年中阳气最旺盛时期,积极治疗脾胃病或其他原有痼疾,借天发力,往往获得奇效。

中药内服外治均可,内服有汤药丸散膏剂。




外治有穴位贴敷、刮痧、艾灸、易罐、针灸等。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儿科 郑梅芳、喻闽凤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