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坚持全程“天灸”效果更佳!8月14日末伏“冬病夏治”别错过,中医疗法为您驱寒养阳

发布日期:2024-08-10

常言道“热在三伏,冷在三九”。那么,什么是三伏天呢?

三伏天是夏至三庚来计算,从夏至日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入伏的第一天,每一个庚日算一伏,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伏”,亦有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之意。今年的7月15日,是初伏的第一天,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是真正暑天的开始。


对人体来说,“伏”就是潜伏、隐藏在身体里的所有病邪。

“一伏”是指潜伏在肌表的病邪被排出的时节。

“二伏”是指潜伏在肌脉的病邪被排出的时节。

“三伏”是指人体内脏里的病邪被排出的时节。

夏季养阳,升阳而固本。因此也有冬病夏治的说法。


冬病,常指冬季所受风寒之症;夏治,即趁着夏季阳气升发,皮肤腠理开泄,着手驱寒除邪,驱除冬季所受风寒;冬病若错过夏治,陈寒未得去、来年又添新寒,反反复复,则苦不堪言!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一、"夏日养生,中医相伴" 中医养生为您驱寒养阳

冬病夏治沿袭上千年,各时代中医大家归纳总结,理清了不少非常适合冬病夏治的病症:

1.呼吸道疾病

肺主皮毛,“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为邪侵,尤以小儿、老年人最易受邪。与肺脏有关的呼吸疾病,适合且需要冬病夏治,包括了支气管炎、哮喘、咽炎、扁桃体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肿、肺结核等。

2.妇科疾病

许多妇科疾病都属于“虚”“寒”的长期症状,适宜冬病夏治,祛除体内阴寒,舒经通络,温化寒湿,活血化瘀,从而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改善虚寒,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不孕症等。

3.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结肠炎等也十分适合冬病夏治,通过夏季调理,补益脾肺,调节脏腑,刺激经络,改善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力,根本上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作。

4.风湿类疾病

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致风湿骨关节病,中医统称“痹症”,此类症状多在冬季受寒时发作,病情反复,尤其需要冬病夏治,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5.胃肠道疾病

胃脘痛虚寒证为多,调理宜温通调补。用针灸等法刺激穴位,可激发正气,缓解疼痛,减少来年冬季发作次数。适合冬病夏治的胃肠道疾病主要有: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


二、在这燃燃夏日,三伏之际,如何做好冬病夏治呢。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很多种,一起来看看吧。首先是天灸:三伏灸是中医养生中一种独特的疗法,主要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进行,利用这个时期人体阳气最旺盛的特点,通过特定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以达到温阳散寒、驱邪治病的效果。

1.天灸:三伏天灸能够调动人体阳气,鼓舞正气,祛除邪气,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尤其对于冬天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效果显著,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使用辛温发散的中药贴敷于特定穴位或部位,使局部充血并起泡的一种外治法。成人可贴2小时,小儿半小至一小时,视皮肤情况而定,可酌情减少帖敷时。



2.艾灸

温经散寒看艾灸,艾灸具有补阳祛寒、补中益气,通经活络、活血化瘀之功效,中医一直便有用艾灸冬病夏治的传统,此方法简单方便,效果显著,针对气虚、体寒、阳虚、血瘀之症。可灸肝肝俞、中腕、阴陵泉、承山、足三里、风隆、太冲、太白等穴位,以调动身体气机流动,使湿气排出,不再滞留体内。灸时注意防烫伤皮肤,灸后注意保暖。

3.隔姜铺灸。

隔姜铺灸,是扶阳固本的皇牌项目。民间一直流传“冬吃罗卜夏吃姜”的说法,生姜又名御百邪,是民间千古良药,既可以预防,又可以祛除“风、寒、湿”三种邪气。铺灸结合生姜和艾绒的完美结合,具有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的功效,升举一身之阳。可有效预防或治疗以上冬病夏治的病症。

三伏灸不适合治疗人群:实热症、阴虚发热、高血压、昏迷病人、皮肤过敏溃疡、孕妇。



4.平衡火罐

夏天高温潮湿,暑邪多夹杂火邪与湿邪,三伏天里,中医养生特别要注意祛暑湿,平衡阴阳。而平衡火罐可疏通经络、调整气血、达到平衡阴阳、提升阳气、祛风除湿功效。每周一次,以罐印退再开始下一次拔罐为宜。不适合人群:红肿、皮损及皮肤病患部、高热抽搐、凝血机制障碍者、呼吸衰竭、重度心脏病、严重消瘦、妇女月经期、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禁用。



二、三伏天重保养,冬病防加重,谨记防寒祛湿:

冬病多为寒、虚之症,很多病都是由于进食寒凉而导致阳气受损导致脾虚湿困,或过于贪凉致寒邪入侵。因此在三伏天也要做好防寒、祛湿,以免虚寒凝滞,冬病加重。

若想祛湿首先得健脾,脾胃强大,才能将体内水湿运化出去,而对于补脾,除了药物治疗,在饮食上也需十分注意,不贪凉,不暴饮暴食,多吃补脾养胃的食物。


三、夏治食疗,记住:“三字法则”三肉、三瓜、三面食

三肉:

1、羊肉:“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三伏天体阳气旺,体内湿气浮于皮表,羊肉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湿气驱除。

2、鸡肉:“中伏一只鸡,一年好身体。”鸡肉味甘性温,入脾胃经,温中补脾。

3、猪蹄:三伏天出汗多,人体中各种维生素损失多,猪蹄能补充丰富维生素和蛋白质,提高免疫力。

三瓜:

1.苦瓜:清热解毒。

2.丝瓜:清热泻火,平痰喘。

3.冬瓜:消暑、除烦止渴、增食欲。

三面食:

1.头伏饺子:平补效果好

2.二伏面:驱病败心火

3.三伏吃起烙饼摊鸡蛋:恢复补营养


三伏天的冬病与夏治你了解了吗?这个伏夏,冬病夏治,中医养生夏令营,我们与你一路同行。


参考文献:

[1]《三伏天养生保健指南》《中医治未病.第二版》



供稿来源:深圳市国医之窗中医药人才培训中心 潘晓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