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跟着节气动起来:老祖宗的养生智慧,藏着科学锻炼的秘密

发布日期:2025-04-03

一、春生:舒展筋骨唤醒身体

(一)立春(2月3至5日)气温乍暖还寒,适合“慢启动”。

推荐:太极拳、经络拍打操。

小贴士:晨练推迟到日出后,重点活动肩颈关节。

注意事项:

1.晨练前做5分钟关节绕环热身。

2.拍打力度以皮肤微红为度,避开骨骼凸起处。

适宜人群:

久坐办公族、中老年人(肩颈僵硬者优先)。



(二)惊蛰(3月5至7日):春雷惊醒万物,提升心肺功能。

推荐:快步走、羽毛球。

实验数据:春季空气负离子浓度比冬季高30%,户外运动事半功倍。

注意事项:

1.花粉过敏者需佩戴N95口罩。

2.运动后立即更换潮湿衣物防感冒。

适宜人群:

亚健康人群、心肺功能较弱者(高血压患者避免快速挥拍)。



(三)清明(4月4至6日):踏青时节巧锻炼。

推荐:

登山(坡度≤20°)、风筝放飞。

小贴士:

登山时心率保持在(170至年龄)×0.6最安全。

注意事项:

1.登山使用登山杖减轻膝盖压力。

2.放风筝时每20分钟转动颈部防僵硬。

适宜人群:

体重基数较大者(BMI≤28)、青少年儿童。



二、夏长:动静结合养阳气

(一)小满(5月20至22日):湿热初现,运动要“留白”。

推荐:游泳、室内普拉提。

冷知识:运动后喝淡盐水(浓度0.3%)比纯水更解渴。

注意事项:

1.游泳前后用生理盐水清洗眼鼻。

2.普拉提需在专业教练指导下使用核心床。

适宜人群:

关节损伤康复期人群、孕期女性(需医生评估)。


(二)夏至(6月21至22日):昼长夜短,谨防运动过量。

黄金时段:17:00至19:00(地表温度下降3至5℃)。

预警:当气温>32℃时,每运动20分钟需补水150ml。

注意事项:

骑行时穿戴UPF50+防晒衣。

避免11:00至15:00紫外线强烈时段。

适宜人群:

心血管疾病患者(需心率监测)、晒伤敏感体质。



(三)大暑(7月22至24日):“以热制热”新主张。

推荐:八段锦、高温瑜伽(室温38℃以下)。

医学解释:

适当发汗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反而增强耐热力。

注意事项:

1.瑜伽前后补充电解质(每升水+1g盐)。 

2.糖尿病患者慎做高温运动。

适宜人群:

体寒湿重者、慢性鼻炎患者(高温可缓解症状)。



三、秋收:收敛运动强免疫

(一)处暑(8月22至24日):运动模式切换键。

推荐:慢跑(配速降低0.5至1km/h)、骑行。

数据对比:秋季运动损伤发生率比夏季低42%

注意事项:

1.运动后采用「动态拉伸」代替静态拉伸。 

2.骑行时保持「鼻吸口呼」防呼吸道干燥。

适宜人群:

马拉松备赛者、更年期潮热人群。



(二)秋分(9月22至24日):平衡锻炼正当时

推荐:单脚站立(每天3次,每次1分钟)。

趣味挑战:边金鸡独立边接抛沙包。

注意事项:

1.前庭功能失调者需扶墙练习。 

2.饭前1小时避免旋转类动作 。

适宜人群:

帕金森早期患者、骨质疏松风险人群。



(三)霜降(10月23至24日):防寒锻炼小妙招。

推荐:爬楼梯(注意:下楼改乘电梯保护膝盖)。

计算公式:每天台阶数=年龄×10(如30岁爬300阶)。

注意事项:

1.髌骨软化症患者改练坐姿抬腿。 

2.运动后热敷膝关节15分钟 。

适宜人群:

下肢力量薄弱者、产后恢复期女性。



四、冬藏:蓄能养精待春来

(一)小雪(11月22至23日):室内运动黄金期。

推荐:弹力带训练、舞蹈游戏(如Just Dance)。

装备指南:选择摩擦力大的瑜伽袜代替普通袜子。

注意事项:

1.弹力带需每3个月更换防老化断裂。

2.VR运动前测瞳距防眩晕。

适宜人群:

肌少症患者、青少年脊柱侧弯预防。



(二)冬至(12月21至23日):向阳运动补元气。

推荐:正午散步(影子短于身高时最佳)。

科学验证:冬季日晒30分钟可提升血清素水平23%。

注意事项:

1.服用光敏药物(如四环素)者避免日晒。

2.攀岩前后做「指关节反向牵拉」。

适宜人群:

季节性情绪失调者、骨质疏松患者。



(三)大寒(1月20至21日):微汗原则保健康。

推荐:靠墙静蹲(每天累计10分钟)。

装备指南:运动后5分钟心率应恢复至(220-年龄)×0.5。

注意事项:

1.静蹲时腰背垫毛巾防寒。

2.哮喘患者慎用腹式呼吸法。

适宜人群:

慢性腰痛患者、焦虑症康复期人群。



五、现代科学验证的传统智慧:

生物节律理论:人体皮质醇分泌与日出时间同步。

运动医学发现:周期性改变运动强度可提升28%的代谢效率。

气候医学统计:顺应节气锻炼,人群感冒发病率降低65%。


六、跨节气通用禁忌:

急性炎症期(血沉>20mm/h)暂停所有运动。

空腹血糖>7mmol/L时避免高强度训练。

运动后尿色持续茶色超2小时需立即就医。


七、智能监测建议:

佩戴运动手表监测「心率变异度(HRV)」,低于基线值20%时自动降低强度。

使用空气质量APP,PM2.5>75时自动切换室内方案。

通过生物力学传感器+中医体质辨识算法,可为不同用户生成个性化节气运动处方。


小贴士:

用手机自带的气压计功能,当气压低于1000hPa时,建议减少户外剧烈运动哦!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筋伤科 周艳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筋伤科 翁雪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