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起床,耳边突然响起持续不断的嗡嗡声;与人交谈时,总觉得声音像隔着一层毛玻璃,这些恼人的耳鸣、耳聋症状,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我国耳鸣发病率越来越高,耳聋患者也呈年轻化趋势。面对这些耳疾,传统医学中的针灸疗法及其特色辅助方法,正凭借独特优势,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针灸如何“唤醒”耳朵
耳朵虽小,却与全身经络紧密相连。中医认为,“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脉中有多条经络直接或间接与耳部相通,如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等。当这些经络因外感邪气、情志失调或气血亏虚出现阻滞时,就会引发耳鸣、耳聋。针灸就像一把精准的“钥匙”,通过刺激特定穴位,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功能,从而改善耳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针灸能刺激人体释放内啡肽等神经递质,缓解内耳血管痉挛,增加耳蜗血流量,减轻听觉系统的炎症反应。同时,针刺还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因焦虑、失眠加重的耳鸣症状,达到“身心同治”的效果。
针灸与苇管灸的协同妙用
临床中,针灸治疗耳鸣耳聋通常选取耳周、头部及四肢的穴位。例如,耳门穴、听宫穴、听会穴位于耳前,能直接疏通耳部气血;风池穴可调和头部经络,改善内耳供血;手部的中渚穴、足部的侠溪穴则通过调节三焦和胆经的气机,从远端缓解耳疾。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医生还会配合电针、艾灸等疗法,增强治疗效果。
在特色灸法里,苇管灸凭借独特的治疗方式脱颖而出。它是用空心的苇管作为传导工具,将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直接导入耳道。具体操作时,先将苇管一端做成漏斗状,另一端剪成斜口,使之与外耳道贴合;再将艾绒搓成花生米大小的艾炷,置于漏斗口点燃;患者取侧卧位,把苇管斜口端插入患侧外耳道,让热力缓缓传入耳内。
这种疗法借助苇管的传导,使温热之气直达病所,特别适合因风寒侵袭、气血虚寒导致的耳鸣耳聋。温热的刺激不仅能促进耳部血液循环,还能起到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效果。将苇管灸配合穴位针灸用于治疗病程较短、体质偏寒的耳鸣患者,常可快速缓解症状,减轻耳鸣的响度和发作频率。
日常护耳小贴士
除了专业治疗,日常生活中的护耳同样重要。建议大家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不超过1小时;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每天早晚按摩耳垂、耳周,或用食指和拇指轻拉耳廓,促进耳部血液循环。对于耳鸣患者,还可以尝试“鸣天鼓”:两手掌心紧按耳朵,食指搭在中指上快速下滑轻弹后脑部,每次10至15分钟,长期坚持有助于改善听力。
如果出现耳鸣、耳聋症状,切勿盲目用药或拖延。针灸与苇管灸相互配合,比较适合对药物治疗不耐受或希望寻求绿色疗法的患者。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拥有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师团队,配备先进的诊疗设备,在运用针灸及苇管灸等特色疗法治疗耳鸣耳聋方面,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医院始终秉承传统医学精髓,结合现代医学理念,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 彭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