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季荨麻疹为何"偏爱"你?
1.湿热作祟的"隐形推手"
最近28岁的程序员小王,他因连续加班后全身起风团,皮肤红肿且瘙痒难耐,症状如同被成群的蚊子叮咬一般。这其实是典型的荨麻疹表现。夏季高温多雨,尤其在岭南地区,人体仿佛置身于闷热的蒸笼中,汗液难以顺畅排出,导致体内积聚“内湿”。与此同时,频繁出入空调房,室内外温差显著,又形成了“外湿”。这两种湿气在体内相互作用,最终使得皮肤成为了“出气筒”,引发荨麻疹症状。
2.舌尖上的"甜蜜陷阱"
一位年轻女士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迎来了愉快的周末。她呼朋唤友,一起享用烧烤、海鲜,并畅饮冰镇冷饮。然而,欢庆之后,她却全身起了疹子。夏季的冷饮、烧烤和海鲜看似悠闲畅快,实则暗藏健康隐患。中医认为,海鲜属于“发物”,容易引发过敏或加重炎症,而冷饮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就像在湿热的火炉中“浇冷水”,反而使湿气更难排出体外。
3.情绪中暑的"蝴蝶效应"
42岁的李女士因孩子升学问题而倍感焦虑,夜间荨麻疹反复发作。夏季心火旺盛,情绪波动如同在体内“火上浇油”。临床观察发现,压力增大时,荨麻疹的发作频率也会随之上升,尤其在夜间11点至凌晨3点(肝胆经循行时段)症状更为明显。
二、中医治疗有妙招
1.辨证施治的"组合拳"
•湿热型:皮肤灼热、疹色鲜红、舌苔黄腻。可用清热祛湿、祛风止痒之法治疗,配合冬瓜薏苡仁汤食疗。
•脾虚型:疹色淡红、易疲劳、大便溏稀。可用健脾祛湿、益气固表之法治疗,配合山药小米粥食疗。
•血热型:夜间加重、心烦口渴。可用清热凉血之法治疗。
2.外治法的"清凉攻势"
•中药溻渍:马齿苋、、黄柏、苦参、薄荷等煮水晾凉,用纱布浸透敷患处,每日1至2次。
•药浴妙方:地肤子、白鲜皮、浮萍、蛇床子等煮水泡澡或淋浴,水温38℃为宜。
3.居家保健"小锦囊"
•止痒三穴:曲池(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血海(膝盖内上方三指)、三阴交(内踝尖上四指)
•环境管理:保持室温26至28℃,湿度50%至60%。
温馨提示:
若皮疹持续24小时不退、伴有胸闷或呼吸困难,请立即就医。中医治疗讲究"三分治七分养",建议发作期每周复诊调整方剂,稳定期可改为节气调理。记住,皮肤是身体的"晴雨表",调理体质才是治本之策。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皮肤科荨麻疹专病门诊钟玲玲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皮肤科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