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眼睛比作一台精密相机,那么眼底就是胶卷——它的健康决定了成像的清晰。”眼底病往往悄无声息,而眼底照相是捕捉这些“隐藏威胁”的关键。眼底照有什么作用呢?
人的眼睛好比一部照相机,晶状体就像是镜头,“眼底”就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眼底血管是我们全身唯一可以通过眼底镜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血管,这些血管反映了人类全身血液循环动态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眼底就像身体的“健康显示屏”,而免散瞳技术让检查变得像拍照一样简单——这种无痛快速的筛查方式,健康体检时您需要做吗?
一、什么是免散瞳眼底照相?
免散瞳眼底照相是通过特殊相机和技术,在不散大瞳孔的前提下直接拍摄视网膜、视神经和黄斑区等结构的检查技术。其核心优势在于无需药物散瞳,检查过程更快速、舒适,适合广泛人群筛查。
二、哪些人需要做免散瞳眼底照相?
免散瞳眼底检查适合以下人群:
1.健康体检者:作为常规体检的一部分,初步筛查眼底疾病。40岁以上人群,筛查频率建议2年/1次;50岁后建议缩短至1至2年/次。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这些疾病可能引起眼底血管病变,定期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筛查频率建议1年/次,病情进展者需眼科专科随访。
3.高度近视者: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脱离的风险较高,建议从青年期开始筛查,频率1年/次。
4.青光眼疑似者:观察视神经杯盘比,辅助青光眼的诊断。
5.不适合散瞳者:如对散瞳药物过敏、有闭角型青光眼风险的人群。
然而,以下人群可能需要选择散瞳眼底检查:
1. 已经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者。
2. 需要全面评估眼底状况的高危人群。
3.免散瞳检查图像质量不理想者。
三、免散瞳眼底检查能发现哪些疾病?
免散瞳眼底检查可以帮助发现多种眼部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包括: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眼底血管可能出现渗出、出血等病变。
2.高血压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可引起眼底血管痉挛、硬化甚至出血。
3.黄斑病变: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表现为黄斑区出血或渗出。黄斑区是视力最敏锐的部位。
4.视神经病变:如视神经炎、青光眼等。
5.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或外伤后可能发生视网膜脱离。
6.全身性疾病:如动脉硬化、血液病等,眼底血管变化可反映全身健康状况。
四、检查全流程指南
1.检查前:
· 避免佩戴美瞳及隐形眼镜。
·避免眼部浓妆遮挡睑缘。
·告知医生是否有眼部手术史或过敏史。
2.检查中:
· 保持头部稳定,下巴稳定,前额贴紧托架,
·注视镜头内的指示灯。
· 听到"滴滴"声后保持静止,共拍摄2至3次。
· 检查过程中可能会有短暂强光刺激, 属于正常现象。
3.检查后:
· 免散瞳检查后无需特殊护理,
· 可立即恢复正常活动。
·检查报告:建议留存(长期对比更直观)。
·如果发现异常,医生可能会建议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五、理性选择,早筛早治
免散瞳眼底照相是一种高效的眼底筛查手段,尤其适合糖尿病、高血压、高度近视等高危人群。对于健康人,帮助早期发现潜在病变。但需注意,任何检查都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诊断,若有眼部不适或高危因素,应及时看眼科门诊,制定个性化检查方案。记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更是健康的“晴雨表”。定期眼底检查,才能守护清晰视界!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体检科刘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