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与病人直接接触,却在新冠肺炎战疫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离病毒最近,却不被人所见。他们就是我院检验科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团队。
在新冠肺炎战疫的号角尚未吹响时,检验科主任何进才早已敏锐嗅到了战疫的气息。科室原计划在2019年12月下旬以及2020年1月上旬,分别安排两批同事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参观学习,因武汉肺炎事件,何主任果断取消行程;在年前科室每周例会上,何主任更是多次宣讲武汉肺炎防控相关知识——提出 “质量、安全、保障、防疫”八字方针作为科室近期工作重点。
生命重于泰山,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发传染病,何主任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脑子里天天围绕疫情转。“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从年初三开始,何主任每天“早七晚六”坐镇检验科,与临床分子诊断学实验室负责人周丹一起,学习国家和省市各种文件、方案和指南等,结合我院和科室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专业知识,共同编写《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技术操作、生物安全防护方案和工作流程》,紧跟上级文件更新,及时修订科室文件版本。何主任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人员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生物安全和防护培训,不断强调和叮嘱检测人员要“坚决防止发生实验室病毒感染事件”。疫情暴发期间,何主任岳母在广州举行遗体告别会,他仍坚守战疫一线,只能选择缺席追掉会。在去年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现场评审前,何主任只陪暂住他家三周的岳母吃了一顿饭,那却是岳母与女婿一起吃的最后一顿饭,也是他们见的最后一面。
为配合科室开展核酸检测工作,科室信息化建设和安全管理小组魏衍在大年初四接到通知后,连夜从英德赶回深圳,次日协调物价医保科、计算机中心和LIS公司共同完成系统医嘱、物价、条码、报告等设置后,多次进行全流程仿真测试,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初五,科室召集核酸检测团队返岗,已经离深的提前返深,在深的取消休假或重新安排岗位。所有人员以“敬佑生命、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迅速完成集结,并以昂扬的斗志,立即投入到“战疫”工作中。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新型冠状病毒属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其实验活动需在P3实验室内进行。但随着疫情形势的快速变化,国内P3实验室数量(深圳只有2家)远不能满足疫情防控需要,管理部门审时度势,允许符合相关条件的P2实验室从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但需采取生物安全三级防护。初六上午,医院组织召开协调会,落实《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对发热门诊患者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筛查检测的紧急通知》文件精神,我院被指定为深圳市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17家医疗机构之一。由于何主任等领导的未雨绸缪,前期准备工作科学周密,在医院部署核酸检测工作时,科室立即进行预实验,随即开展发热门诊患者样本核酸检测。
检测团队两人一组,每日完成两批核酸样本检测,6小时内发出报告,为疫情防控提供快速可靠的病原学诊断依据,日复一日,夜以继日,连续奋战,从未间断。团队组长周丹在正式开展检测前就在“PCR小分队”微信群上,让同事们学习自己收集和科室制定的核酸检测技术及安全防护相关文件。在检测初期,她更是在关键时刻彰显“共产党员本色”,跟着每一组成员进行实验,确保人人操作规范,确保人人防护到位。当科室收到第1份肺泡灌洗液样本时,心系疫情、正在轮休的她更是第一时间返回岗位指导组员完成核酸提取、纯化工作。57岁的黄涛老师,一位值得我们尊敬、敬佩的前辈,他主动要求参加晚班的检测工作,让家住得较远的同事能早点回家。李惠贞老师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完美展示了操作时“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般专业、熟练的形象,即便每次操作完都会汗如雨下、手指关节传来阵阵疼痛,但想着病人在等着这份报告,想着这是自己的一份责任,顿时觉得流再多汗都是值得的。谷大伟老师为了做到保护好团队同事、做好防护装备落实到位,除了承担酸酸检测工作外,还要兼顾防护物资申领,工作的紧迫性让她时常忽略了身心的疲惫,每次回到家,孩子还没睡着,自己却早已陷入沉睡中。组员张德明更因防护镜引起结膜炎,眼睛肿痛,但在“决战决胜疫情防控战的攻坚期”,仍然坚持继续工作。
自开展核酸检测以来,检测团队顺利完成了50多个批次检测任务。在每一批样本检测完成后,等待着团队成员的还有复杂繁锁的实验室清洁消毒工作。尽管早已身心疲惫,他们依旧严谨对待,不放过任何一个风险死角。
核酸检测5位队员临危不惧、勇往直前,他们团结协作、严谨认真地有序工作,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为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用尽全力,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战役中,他们英勇无畏、不遗余力;战役后,他们将秉持初心、兢兢业业。
他们就是这样一群人,行走在“刀尖上”,用自己的双手亲自揪出病毒的人!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检验科许家瑞、李园园、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