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3岁小苏喜欢自言自语,叫他名字也不理人,可双脚跳动,不能单脚跳。
诊室来了一对母子,小男孩不哭不闹,安安静静地跟在妈妈身边,相较其他来看病的小朋友,似乎少了几分孩子气。经过一番观察,喻闽凤主任发现不管怎么逗他,怎么和他说话,小男孩都鲜有回应,而且目光始终不与自己对视。喻主任马上意识到孩子的病情不一般。这时,妈妈哽咽地说起了孩子的情况:外院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
那么,什么是“孤独症谱系障碍”呢?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就是俗称的自闭症(取其自我封闭之意),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发育障碍类疾病,发病年龄多于3岁之前,典型症状表现为与人交流交往及情感表达障碍、喜独处、行为认知异常等,部分患儿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缓。该病在儿童致残原因中高居首位,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研究表明:在中国儿童精神类疾病中,自闭症患儿占总人数的36.9%。
中医虽无自闭症的说法,但与之症状相似的有“童昏”“无慧”“胎弱”“五迟”“五软”等。其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和(或)心肝脾肾亏损导致患儿出现窍闭神匿、无法主宰精神意识和语言行为等。心主喜、主神;肝主怒、主魂;脾主思、主意;肾主恐、主志,因此,心、肝、脾、肾的异常都会导致神志情绪失常。同时,肢体行为的实现是在神的统帅下,靠相应脏腑协调肢体的筋、骨、肉、脉完成的,而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肉、心主脉,四者的异常自然也会导致肢体行动受限。肾开窍于耳、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肝开窍于目,其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听、说、食、看的功能,任何一脏器失常都会造成其对应功能的异常。
喻主任详细询问病情,患儿现只能说像“车”这样的单字,喜欢自言自语,叫他名字也不理人,目光很少与人对视,喜欢斜视,能稍稍与人互动,平素喜欢自己转圈圈,爱看风车等旋转物体,1岁3个月能行走,现可双脚跳动,不能单脚跳。
喻主任运用中医思维,从“可双脚跳动,不能单脚跳”等运动功能发育落后的症状进行辨证论治。王冰曰:“夫人之运动者,皆筋力之所为也”。《素问·宣明五气》曰:“肝主筋”。《素问·五脏生成》曰:“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开窍于目),足受血而能步”,即肢体关节的运动需要在肝血的濡养下完成,肝血亏虚,筋膜失养,则筋力不健,运动不利。因此,从“肝血虚”进行论治,选择以补肝血为主的苁蓉牛膝汤进行治疗。《素问·太阴阳明论》曰“四肢皆禀气于胃……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故增加太子参、山药、白术补中益气,温养肌肉,使肢体强劲有力。再加石菖蒲、益智仁开窍醒脑。同时结合特色针法-龙砂开阖枢六气针法配合治疗,以增强“益智开窍醒脑”疗效。
复诊的时候,他的妈妈开心地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孩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偶尔可以说像“房子”、“吃饭”这样的词语,也更能听明白爸爸妈妈说的话,在草地上玩耍时双脚跳动地更加有力了,变得比以前活跃了一些。
温馨提示:临床中ASD患儿暂无特效药物以及治疗手段,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ASD患儿尤为重要,尤其对0~ 3岁的儿童要加强健康管理服务。中医为“早治疗”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ASD患儿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是寂寞的天使,孤独的让人心疼。为了天使的微笑,为了星星的光芒,我们要做到“医学治疗、家庭呵护、社会关爱”三位一体,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
撰稿作者:深圳市中医院儿科 刘齐
指导专家:深圳市中医院儿科 喻闽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