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科普】骨关节炎中医防治要略(第七期)《骨痹的饮食宜忌》

发布日期:2021-10-09

1.怎样理解骨痹治疗中的“动静结合”?

软骨的代谢与修复也需要关节面的适当摩擦。但在骨痹的急性期,还是要注意休息(也就是“静”),要给患病关节一个休息养生的环境,以动员一切力量度过难关,甚至还要佩戴护具,限制关节的活动。一旦度过了急性发作期,就要开始逐步活动(也就是“动”),否则,关节将会僵硬,软骨也会退变。到了康复期,就要恢复正常的活动了,这当然是指适于患者的活动,因为,即便在康复期,关节状况也是有别于健康者的。


2.骨痹的运动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运动原则是:少负重(选择那些对膝关节负荷较小的运动类型),运动的幅度与强度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运动强度是1~2天锻炼1次,每次半小时到1小时,或以感到稍有疲乏,但易恢复为度,或运动后心率增加60%左右;运动安全度的标尺是不诱发关节疼痛。运动的方式适宜有氧运动(尤适于早期病变),户外运动的方式有快走、慢跑、游泳、骑车(平地),室内运动有单腿站立、侧摆、勾脚、坐位踢腿、仰卧抬腿等。


3.患了膝痹适合做靠墙静蹲吗?

这项锻炼主要针对关节健康的锻炼者,对于膝痹患者不是都合适,尤其是当髌-股关节面已经受损时。此种运动可以锻炼膝关节周围的肌力(尤其是股四头肌)、刺激关节滑液增加,对预防和治疗并发的肌肉萎缩和滑液减少有一定价值。但须注意几点:动作要规范,下蹲幅度、锻炼时长要循序渐进,适可而止,不可深蹲;一旦出现膝关节疼痛,则需停止锻炼,调整锻炼形式;关节面病损过于严重、关节积液较为明显时不宜做此种锻炼。


4.哪些动作容易损伤膝关节呢?

登高、深蹲、暴走等方式会对膝关节病损“雪上加霜”。这些运动的幅度大、负荷重,在关节间产生“研磨”效应,最伤害关节软骨以及滑膜和软骨下骨骼。很多人会有疑惑,不是提倡老年人重阳登山吗?这是中国的一种文化传统,可能在意的是登高望远、愉悦心情、顺畅呼吸,也许古代的老人年龄有限或平时也常锻炼吧。因此,我不认为登山是适于老人的大众运动(何况老人还多有心血管疾病)。


5. 为什么说骨痹尤其提倡“治未病”?

骨痹是一个预防较易、治疗较难,预防廉价、治疗昂贵的病种,因此,尤应提倡“治未病”。其包括了三个方面:“未病先防”指没有得病时就要预防,从年轻时做起,防受伤、防劳损(包括少穿高跟鞋),合理使用关节;“既病防变”是即便已经患病,也要防止疾病蔓延加重,要及时就诊治疗,注意保护关节(勿受凉受潮、勿受伤过劳,或用护膝拐杖);“预后防复”是指疾病进入慢性期、康复期后仍不可大意,要防止复发。


科普指导:广东省名中医 彭力平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