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门诊经常会接诊很多不爱吃饭的小朋友,一到吃饭时间就磨蹭,屁股坐不住,饭菜含在嘴里就不往下吞,扒拉几口就说饱了,无论家长如何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好言相劝,碗里剩下的那大半份饭菜最后还是贡献给猪当饲料了。面对自家不长肉的宝贝,家长们愁得把所剩无几的头发又薅掉了不少。然而对于长肉这个事,那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总有吃嘛嘛香,体重不断飙升,但却不见长高,体育成绩不断下滑的小朋友前来就诊。不得感叹一句,长在家长头顶上的毛不易啊。
《2021学龄及学龄前儿童营养知行力报告》显示,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儿童膳食餐盘,约51%家长认为自家孩子存在日常膳食结构显著不均的问题,达到优秀水平的儿童不足3成。也就是说没有好好“吃饭”的小朋友比比皆是。
那么问题来了,饭该怎么“好好”吃呢?
“好好”吃饭并不只是吃饱就行了,而是要看营养是否均衡,吃动是否平衡。同一年龄段的孩子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基本相同,但针对不同的问题,孩子该如何“好好”吃饭因人而异。今天我们先来谈谈幼儿园阶段孩子的吃饭问题(小学阶段请看《如何培养自家孩子成为优秀的“干饭人”——学龄儿童篇》)。
学龄前儿童(2-5岁)的特点和营养需要
与成人相比,学龄前儿童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较高,但消化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咀嚼能力仍较差,所以容易积食。生长发育速度较婴幼儿期减缓,每年身高约增加5cm,体重增加约1.5kg,每顿饭食量不大,但因为好动也容易饥饿,因此需要增加餐次来满足孩子的营养需求。
此阶段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自主性、好奇心、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增强,因此会出现挑食、偏食等行为,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吃饭不够专注。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制定的《中国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基本满足了该年龄段孩子的营养及能量需求,家长可参考宝塔上各类食物的推荐摄入量来给孩子准备每日餐饮。
尽管有了膳食宝塔,各位宝爹宝妈们还是会很关心以下几个问题:
一、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
孩子不爱吃饭可能是以下原因导致的:
1、积食:
上面有提到,这个阶段的孩子消化能力较弱,消化不良带来的腹胀、腹痛等不适感,会让孩子对吃饭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孩子的食物需要单独加工烹制,将食物剁碎煮烂,便于孩子咀嚼消耗。还要少吃多餐,家长应避免用填鸭式的方法来强迫孩子吃饭。此外,多吃谷芽、山楂、麦芽、山药等健脾开胃的食物,有利于帮助孩子消食导滞。
2、加餐食物不对:
这个阶段的小孩易饱易饥,三餐间的加餐极为重要。加餐时间应与正餐间隔1.5-2小时,宜选水果、牛奶、松软面点等,量宜少。如果餐间进食过多高油高脂高糖的食物,必定会影响孩子正餐的进食量。要注意的是,要让孩子明白,不好好吃饭是没有零食作为补偿的,不然孩子会惦记着零食而不好好吃饭。
3、就餐环境不佳:
家长应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就餐环境,给孩子提供固定的就餐座位,定时定量,避免边吃边看电视、边玩游戏,餐桌上减少交谈,让孩子把更多的关注度放在食物上。另外,让孩子参与食物制作过程,或让了解各类食物的养殖、种植过程,能增加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减少挑食、偏食。
二、学龄前儿童控制体重?
2岁~青春期前体重粗略估计公式:体重(kg)=年龄*2+7(或8)
均衡饮食,规律就餐,避免挑食,避免高油高糖如膨化食品、冰淇淋等零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对维持孩子健康体重极为重要,除此以外,以下几点也要做到:
1、培养孩子喝白开水的习惯:2-5岁小孩每天饮水量建议在600-800毫升,应以白开水为主,避免饮用含糖饮料、碳酸饮料等。每天少量多次饮水(上午、下午各2-3次),晚饭后根据情况而定,不宜在饭前喝水,以免影响食欲和胃肠消化能力。
2、合理选择烹饪方式:少油盐、少调料、少油炸,多采用蒸、煮、炖、煨等烹饪方式来制备儿童膳食,从小培养孩子清淡口味。
3、经常户外活动:想要维持孩子体重正常,吃动平衡很重要。要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游戏和活动,建议每天60分钟的体育活动,除睡觉外,尽量避免孩子有超过1小时以上的静止状态,每天看电视、看平板的时间累积不能超过2小时。
三、小孩长不高怎么办?
2岁~青春期前身高的粗略估计公式:身高(cm)=年龄*7+70
1、让孩子保持充足的睡眠: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间是在晚上10点到凌晨3点,早睡才不会阻碍生长激素的分泌,最大地帮助孩子长高。学龄前儿童推荐睡眠时间是10-13小时/天,包括午休小睡的时间。
2、合理运动,食物多样化,均衡饮食,保证钙摄入充足:
我国2-3岁儿童每天膳食钙的推荐量为600 mg,4-6岁为800 mg。每天保证300-500 ml奶或奶制品,经常吃豆制品、鸡蛋、海带、虾米、花生酱等钙含量丰富的食物,基本能满足学龄前儿童的钙需要量,不需要额外补钙。如果日常饮食不能满足,可酌情补钙,当然要咨询专业人员后才能进行,切勿自行盲目补钙。
需要注意的是,钙的吸收受植酸、草酸、膳食纤维和维生素D3水平的影响,因此,进食钙含量丰富的食物时,因避免同时进食浓茶、菠菜、芦笋、油菜、竹笋、茭白、草莓、核桃、土豆、麦片、麸皮等影响钙吸收的食物;另外,要增加孩子户外活动时间,通过增加日晒时间来促进维生素D3的合成,进而促进钙的吸收。如果存在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的情况下(血液总维生素D水平可评估),可以通过营养制剂来补充(这个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哦)。而经常吃富含维生素K2的食物如纳豆、动物肝脏、蛋黄等,有助于钙在骨骼里沉积。
尽管钙是骨头里的“大股东”,但镁、锌、氟等营养素对骨细胞的合成、分化及矿化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想要长高高,均衡饮食不可少。
好了,相信大家看完上述内容,对如何培养自己孩子成为优秀的“干饭人”有了基本的理论基础。如果您仍然没有太大把握自己实操,或想要获得更全面个性化的饮食指导,可以前往营养科咨询哦。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 魏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