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中医保健素养】早睡早起更长寿吗?中医提倡睡眠时间应顺应四季

发布日期:2021-12-26

【原文】起居有常,顺应自然界晨昏昼夜和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并持之以恒。春季、夏季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


【解读】起居有常,是指人们的日常生活要有一定规律并合乎人体的生理机制。《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意思是说,只有顺应自然界晨昏昼夜和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保持精神与形体的充实,才能健康长寿。


孙思邈说:“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即善于养生者会根据一年之中季节变化和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作息制度,并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春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季“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成秀”;秋季“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冬季“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有所得”。


意思是说,春季应晚睡早起,多到室外散步,散步时解开头发,伸展肢体,使情志舒畅;夏季应晚睡早起,不应因日长而生倦,要平和情绪,使体内的阳气自然宣散;秋季应早睡早起,跟群鸡同时作息,使情志安定平静,以缓和深秋的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冬季应早睡晚起,等到阳光出现再起床,使情志就像军队埋伏、鱼鸟深藏、就像人有隐私、心有所得一样。


《千金方》也指出:“寝息失时,伤也”,强调了规律作息之重要。生活规律破坏,起居不定,则精神紊乱,脏腑功能损坏,对身体各组织器官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伤也”。平旦之时阳气从阴始生,日中之时阳气最盛,此后则阳气渐虚而阴气渐长,深夜之时阴气最盛。因此,人们应在白昼阳盛之时从事日常活动,而到夜晚阳气衰微的时候,就要安卧休息,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样可以起到保持阴阳运动平衡协调的作用。一天之中,还要保证阴阳盛衰的交替时段(子时、午时)的睡眠,俗称“子午觉”。


遵循起居有常的原理,积极主动地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休息、劳动、饮食、睡眠,皆有规律,并持之以恒,便可使人们精神饱满地进行工作和学习,有利于延年益寿。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院办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