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是非常有名的中药材,它能活血化瘀,止血,促进造血,抗炎,保肝等的作用,又具有补虚强壮作用。因此常被用来保健养生。但在选择之前,要先知道以下这些知识。
三七的命名:
三七以其形态而命名,李时珍虽有“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之说,但又谓“盖恐不然”。《本草纲目拾遗》载:“每茎上生七叶,下生三根,故名三七。”更为可信。由于“其形如参”,谓之参三七;因其能合金疮如漆黏物,又名山漆;又因其贵重,而名金不换;最早以广西田州所产为名,故名田三七(田七);后又因云南所产者质优效佳,故称滇三七、滇七。《医林纂要》名其血参。
《中国药典》以及《本草纲目》中对三七的用法记载均为生用,即取三七,洗净、干燥、研粉或切片。
《中国药典》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 H. Chen的干燥根和根茎。秋季花开前采挖, 洗净, 分开主根, 支根及根茎, 干燥。 支根习称“筋条”, 根茎习称“剪口 ”。
饮片
【炮制】 三七粉 取三七, 洗净, 干燥, 碾成细粉。
【性状】 本品为灰黄色的粉末。 气微, 味苦回甜。
【性味与归经】 甘、 微苦, 温。 归肝、胃经 。
【功能与主治】 散瘀止血, 消肿定痛。 用于咯血, 吐血,衄血, 便血, 崩漏,外伤出血, 胸腹刺痛, 跌扑肿痛 。
【用法与用量】3〜9g; 研粉吞服,一次1〜3g。 外用适量 。
【注意】 孕妇慎用 。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防蛀。
三七的化学成分:
三七含有二十一种皂苷活性物质,十七种氨基酸,十一种微量元素,三种抗癌活性硒及粗蛋白质等。三七中的活血成分为三七总皂苷(PNS),目前三七中已知的皂苷成分有70多种,以人参皂苷Rg1、Rb1含量最高。PNS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血栓等多种功效,为治疗心绞痛、血栓等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三七中的止血成分是一种水溶性非蛋白氨基酸,称为三七素。在国内学者研究中发现,三七素可增加血小板数量,从而使血小板大量聚集,起到止血作用。
三七的保健作用:
三七和人参同属五加科植物,在化学成分上与人参相似,具有补虚强壮作用。从古至今,民间用三七炖肉治头晕及气血虚弱等症。现代研究用三七奶粉治疗小儿营养性贫血,用三七片加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炎比单用人红细胞生成素疗效佳;三七对骨髓粒细胞系统有明显的增殖与升高作用;此外,三七能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加速消除运动性疲劳,增强体质;并可拮抗樟柳碱造成的记忆障碍及改善亚硝酸钠所致的记忆巩固障碍,增强脑力和记忆力。还有明显的抗血栓、防止脑血管衰老的功能。
因此三七常常被用来保健养生,国家卫健委已把三七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名单。
三七生熟有区别:
三七“生打熟补”,生三七一般用来治疗跌打瘀血,熟三七作为补药调养身体。生三七,取三七,洗净、干燥、研粉或切片。熟三七的炮制方法大都采用蒸制法或油炸法。蒸制法出自《本草纲目拾遗》,到现代演变为隔水蒸制。油炸法则较为少用。
三七粉的生熟吃法:
生吃三七粉
主治:跌打瘀血、外伤出血、产后血晕、吐血、衄血等血症。并可防治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等。还可以保肝护肝,对急慢性肝炎效果比较好。
生用方法:口服,每次3-5克,冷水冲服。外用适量敷患处。
熟吃三七粉
主治:补血、活血、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神经衰弱、过度疲劳、失血、贫血等。熟三七粉能起到温补的作用,对手术后的患者和女性痛经等妇科病有很好的功效。
熟用方法:可用鸡肉炖或肉汤、牛奶、温开水送服。每次3-5克。
三七粉适用人群:
女性:美白靓肤,淡化色斑,妇科痛症,升阳提气,助眠酣睡,预防子宫肌瘤,治疗手脚冰凉,月经量少,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不孕症等。
男性:养护肠胃,解酒护肝,防治痛风,保养前列腺,提高性欲。
儿童:儿童增高、增智、健脾胃。
老人:活血化瘀。改善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清除血液垃圾,恢复血管壁弹性,降低三高症状。
使用三七注意事项:
1、要选择正品三七,以免吃了无良小贩土三七冒充的三七之后引起了肝损(此处先不展开真假三七鉴别)。
2、孕妇慎用 。
3、注意“生打熟补”区别使用,无论熟当生用或是以生充熟都可能适得其反,还需辩证用药。
4、个别人服用了可能引起恶心、频繁呕吐、出血倾向,一般可在继续服用过程中减轻或消失;长期服用三七粉要注意监测凝血功能,以免引起出血不止。
5、对于有出血倾向或使用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本品,并注意监测凝血功能,如果出现黑便等出血症状,应该及时停药就医。
6、大剂量可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少数人服用三七粉、三七片可引起过敏性药疹。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2020版 一部12-13.
[2]《中华临床中药学》第2版,816-819
[3] 赵开华.三七“生打熟补”物质基础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3):19-20.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药学部 张丽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