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双眼发黄浑身瘙痒,你这是肝胆出现了问题!

发布日期:2022-04-15

咱就说,你以为的“妈生混血棕黄美瞳”有没有可能是生病了?

譬如60岁的徐姨(化名)。数月前,家人发现她双眼发黄,不久后皮肤也拥有了黄种人也配不起的黄,同时还伴随着浑身瘙痒,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徐姨一家就诊于多家医院,由于徐姨患有合并精神分裂症,没有办法将自身的具体情况描述给家人和医生,综合各项检查结果只得出:肝功示胆红素高、转氨酶高;肝门部胆管壁不规则增厚,其余诊断不清。辗转治疗4月余,药倒是吃了不少,却一直不见好转,情况貌似愈发严重了,看到徐姨如此难受,家人更是感到焦虑又心疼。


“黄黄不可终日”,“减黄治疗”势在必行。

家人经过多方打听,意外得知深圳市中医院脾胃病科的专家团队“活儿好”,便迅速将徐姨送到了深圳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就诊。


结合徐姨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考虑为胆管占位引起的梗阻性黄疸。 随后深圳市中医院脾胃病科郭绍举主任、李健主任及介入科陈斌主任应用ERCP+SpyGlass活检+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把肝脏里堵塞的胆汁,引流到体外。同时确认了是胆总管中上段管腔出现了狭窄,表面糜烂及结节状导致了种种症状。“黄疸好多了,皮肤在慢慢退黄,也不怎么痒了!治疗了小半年,到底是找出了病根,我们家属这颗心啊,终于不是悬着的了!”


但徐姨的病因并没有彻底解决,肝门胆管肿瘤继续进展,梗阻性黄疸也还会再发;而且徐姨身上挂着黄黄的引流袋,不仅看着尴尬,更多是日常生活的不便。


“寻根问底”的深中医“不将就”!

树高千尺有根,江河万里有源。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黄疸的记载:“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中医学认为黄疸的基本病机为湿阻中焦,胆汁疏泄失常。胆汁外溢肌肤则见身黄、目黄,下注膀胱,则见小便黄。以化湿邪,利小便为主要治法,常用方剂有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大柴胡汤、茵陈术附汤等。


深圳市中医院除了特色的中医治疗方法,还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外科团队。经肝胆外科刘嘉林教授团队会诊:肝门部占位并梗阻性黄疸,必须手术切除。秉承精准的外科治疗理念和精湛的肝胆外科手术技术,徐姨做完手术后终于可以和随身挂在身上的引流袋说再见了。术后病理提示上皮内癌变,局灶微小浸润癌。这下,不用担心癌魔的72变了!


“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

近日徐姨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医院复诊,家属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还好当初没放弃!”徐姨在院治病的日子里,家属直言她虽然身体受到了病痛的折磨,但更多的的是感受到医护人员给予的家人般的关心与照顾。如数家珍一般,徐姨能把照顾过她的每一位医生、护士的名字一一念出来,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徐姨的先生不禁感言:“谢谢你们这段日子对我太太的悉心照顾,是你们的鼓励给了我们力量,你们的帮助让我们重燃战胜病魔的勇气,你们的专业素养让我太太有了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真的你们辛苦了!非常感谢!”



科普时间:胆管癌要怎么防治?

胆管癌和其他部位的肿瘤一样,发病早期,在没有引起黄疸、疼痛吐时,人体往往难以察觉这就要求常规定期体检来筛查。而一旦出现尿黄、腹痛、消化不良、发热、恶心呕等等不适,就要到医院就诊。由于胆管肿瘤常常隐蔽难查,除了常规的抽血检验以外,还常常需要用到高级的设备与技术,像核磁共振、SPYGlass等等,才有可能早期诊断胆管癌。希望徐姨的例子不要再发生,当身体发出“异常警报”时,就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和精准的治疗。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肝胆外科  郭绍举、刘嘉林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