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深圳数十载的陈先生,年近七旬,日均香烟2包半,可谓是名副其实的“老烟枪”。闲暇空余、觥筹交错、茶余饭后,点支香烟“指点江山”、“吞云吐雾”,成了其日常生活中的“必修科目”。
烟花三月,春意盎然,最是踏青好时节,然而老陈却是愁眉不展、心绪茫然。原来老陈在年前就出现了“胸闷、憋气、咳嗽”等身体不适。起初以为是常年吸烟所致,并未引起重视。随着胸闷、咳嗽症状的加重,加之不经意间发觉自己脖子较常人明显要粗,陈老的心里骤然一惊——“难不成,20余年前的甲状腺肿瘤再次复发啦?”
在妻子的敦促下,老陈来到了深圳市中医院外三科(甲乳外科)门诊就诊。外三科郝晓妍副主任医师接诊病人后发现:患者颈脖子粗大,颈前区明显隆起,隐约可见一长约5cm的陈旧性疤痕,并于颈部扪及两枚巨大肿物(左侧肿物约6.0X8.0cm大小,右侧肿物3.0X4.0cm大小),肿物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气管偏移至右侧。行颈部CT检查提示:“双侧甲状腺巨大结节并胸骨后甲状腺肿”。郝主任详细向老陈和老伴交代病情后,建议住院手术治疗,老陈欣然同意,遂拟“胸骨后甲状腺肿”将其收入院。
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老陈办理完住院手续,在完善颈、胸部CT增强扫描时,除了提示甲状腺左侧肿物位于胸骨后方、紧邻主动脉弓、锁骨下动脉等重要血管外,在其双肺还分别发现了一枚“癌结节”。这对于原本“不幸”的老陈及其家人来说,如同晴天霹雳,顿感未来一片茫然。
面对患者陈先生的“复杂病情”,为了不让陈先生经历多次手术,经过深圳市中医院外三科(甲乳外科)李志新主任团队、外五科(心胸外科)程颖主任团队、麻醉科黄增平主任团队以及呼吸内科、ICU等相关兄弟科室在综合评估病人情况(MDT)后,毅然决定为陈老实施“多学科联合手术”:甲状腺左叶近全切除术+甲状腺右叶次全切除术+右侧胸骨后肿物切除术+胸腔镜下左上肺叶肺癌根治术。
就常人而言,单纯的甲状腺腺叶切除是一种寻常不过的常规手术,而对陈先生来说,此次手术却是一次不同与寻常的经历,同一时间两个手术先后进行,这是对医生、对病人的巨大考验。到底难在何处呢?
李志新主任指出:
1、患者一次插管麻醉,需解决多个问题“甲状腺手术、肺癌根治手术”;
2、二次手术病人,组织粘连、解剖层次不清,加大了手术操作及保护旁腺、神经的难度;
3、巨大甲状腺肿物延伸至胸骨后、紧邻主动脉弓及锁骨下动脉等重要血管组织,术中存在大出血及开胸可能;
4、中老年病人,基础体质较弱,常年吸烟、肺功能差,麻醉及手术难度均高于常人;
5、多学科联合手术,手术时间远超于单独手术,手术耐受及术后康复面临着巨大挑战……
历时近4小时,陈先生得手术非常顺利。面对术后康复这一棘手问题,科室在辨病、辩证相结合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予汤药内服、针刺、穴位贴敷等中医适宜技术,助力康复。经治疗,患者陈先生未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肢体麻木、胸闷乏力等不适症状,复查甲状旁腺素、血钙等相关指标未见异常,陈先生及家属脸上均洋溢着满意的笑容,开心的回家了。
科普:
一、什么是胸骨后甲状腺肿?
胸骨后甲状腺肿是指肿大的甲状腺大部分或全部进入胸骨入口的一种类型。其与颈部甲状腺所患的疾病一样,可以是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等。本病常见于老年人群,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3~4)。肿瘤生长速度缓慢,病程较长。
二、胸骨后甲状腺肿有哪些临床表现?
由于胸骨后甲状腺的特定位置,很容易造成对周围组织的压迫,特别是对气管、食管、神经以及血管的压迫,从而产生相应的症状。
1、压迫气管可发生干咳、胸闷、呼吸困难,并发气管软化可发生窒息;
2、压迫食管可引起憋气及吞咽困难;
3、压迫上腔静脉可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表现为头及颈部静脉充血及前胸壁浅静脉曲张;
4、压迫喉返神经会造成声带麻痹,声音嘶哑;
5、颈交感神经受累可致霍纳(Honer)综合征;
6、异位胸内甲状腺肿并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机会较多,若颈部甲状腺无肿块或肿大,纵隔、胸内有肿块,又有甲亢症状,则多为胸内甲状腺肿或肿瘤合并甲亢。
三、得了胸骨后甲状腺肿该怎么办?
胸骨后甲状腺肿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切除,即使患者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手术切除是临床处理胸骨后甲状腺肿高效治疗方式。
四、中医药对术后患者有帮助吗?
在现代医学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药治疗,对肿瘤术后患者的康复、生活质量的改善及降低肿瘤复发均大有裨益。中医对肿瘤术后患者的干预途径主要有:汤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穴位贴敷等。有资料表明:术后进食太子参、西洋参等可缓解患者术后神疲、乏力、懒言等身体不适;针刺足三里,吴茱萸贴敷天枢穴、大肠俞等穴位可促进患者术后排气、排便。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外三科 尹霖、杨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