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科学运动】痛!羽毛球扣杀,跟腱直接断裂!运动是把双刃的剑,正确的运动方式学起来!(第五期:乒乓球.羽毛球.网球)

发布日期:2022-06-08


14.乒乓球

益处:我国的乒乓球场地比比皆是,能全天候开展锻炼,门槛不高,容易普及。乒乓球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运动量一般不是很大,适合于各年龄段的群众参加,也正因为如此,乒乓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球”。打乒乓球能够提高人体的运动机能,强壮筋骨;打乒乓球还有利于提高手-眼协调和大脑反应,预防老年痴呆;打乒乓球可以促进心肺功等内脏功能,排汗减肥,促进睡眠;打乒乓球富有技巧性、趣味性,让人心情舒畅;双打练习时能够提高配合意识,大家一起锻炼还能方便球友交流。


风险:主要是肢体的损伤,一般集中在腕、肘、肩、膝关节及脊柱等处。握拍击打需要手腕的精细动作和快速发力,因此,手腕的小骨和周围的肌腱、韧带都可能发生急性和慢性损伤,例如腱鞘炎等;击球动作需要肘关节的参与,尤其是横拍反手拉弧旋,容易导致“网球肘”;在大幅度击球时,肩关节参与较多,发力过猛容易损伤肩部;打球的姿势一般都是处于屈膝半蹲位,对膝关节的负荷很大,容易导致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损伤;击球时需要含胸弯腰,加上频繁发力,可能以导致脊柱后方的竖脊肌损伤;虽然是隔网运动,但不小心滑倒、扭脚、乒乓球击伤眼睛、球拍脱手伤人情况也是偶有发生。


伤例:刘某,女,30岁。曾因外伤导致右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治疗后2年未再复发脱位。之后经常参加乒乓球活动,肩关节无明显不适,在一次乒乓球比赛中大力扣杀对手放的高球时,右肩关节突然疼痛、畸形、不能活动。立即到医院就诊,经X线照片显示右肩关节向前脱位,没有骨折,医生施行手法复位成功,照片显示肩关节位置正常。吊带固定右肩关节2周,6周后逐步恢复乒乓球活动,但发力扣球时几次导致肩关节脱位,于是只能放弃乒乓球比赛活动。


提示:刘女士宿有伤病,平时打乒乓球也没有不适,但比赛中导致了旧伤复发。乒乓球看上去运动量不是很大,但是长时间打球或在比赛中的运动量还是很大的。因此,在打球前还是要做好热身活动,出现病损情况后要及时治疗并在此后的运动中佩戴护具进行保护;打球时还要注意不要发力过猛、时间过长;肌肉紧张可以在打球后进行按摩、热浴放松。在发生较大的运动损伤之后不得已放弃原来的运动方式、另辟蹊径,不失为明智之举。


15.羽毛球

益处:打羽毛球的运动量较大,与快速跑的运动量相当,打球的技术含量也比较高,能给人不少乐趣。在场馆内可以全天候打球,户外也可以锻炼。羽毛球运动覆盖年龄范围广,男女皆宜。打羽毛球是一项全身运动,能提高运动机能、增强体质,能增强心肺功能和骨骼强度,还能促进代谢,有利于体内有害物质的排出、减肥释压。打羽毛球可以锻炼人体的反应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头颈后仰的击球动作有益于轻型颈椎病患者的锻炼,另外,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还有一定的预防和调理作用。羽毛球的双打练习十分讲究互相配合,有利于培养协作精神,大家一起打球也方便互相交流和结交朋友。


风险:最常见的损伤是关节的扭伤和肌肉的拉伤(最严重的拉伤是跟腱断裂),容易受伤的关节依次排名是踝、膝、腕、肩、腰、肘、踝。反复的受伤还会导致陈伤(如膝关节软骨病损、跟腱钙化)。打羽毛球虽然是隔网运动,不会互相碰撞,但是球拍误击队友、快球击伤对方眼睛、断拍戳伤他人也还是会偶然出现。因为运动比较剧烈,所以不适于患有较重的心血管疾病的球友;因为要频繁地弯腰救球,因此不合适腰椎疾病较重的人群参加。


伤例:李某,男,38岁,打羽毛球猛力起跳扣杀后感到左脚跟的后侧疼痛、站立不稳、无力行走,由众人搀扶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发现左跟腱部位空虚、左足不能绷直,做磁共振检查显示左足跟腱不延续,诊断为“左跟腱完全断裂”,数日后接受手术切开吻合跟腱,手术后踝足部佩戴护具保护,2周后拆线,6周后扶拐杖练习行走,同时开始康复训练。手术3个月后恢复独步行走和恢复办公室工作,之后也告别了羽毛球场。


提示:李先生这样的损伤病例不少,原因是突然发力太猛,超过了肌腱承受的能力,这也与该项运动的性质及热身不够有关。避免伤病的方法是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锻炼(主要是规范步伐和挥拍动作)。双打的运动量要小一些,身体条件比较差的可以考虑从双打练起。有必要穿专用的羽毛球鞋,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踝足部的损伤。不要过于在乎球的输赢,而是要关注健身的效果,尽量不要运动过量,上场一般控制在一小时之内。准备与放松运动时间比一般的运动项目都要长(前后都要超过10分钟),空腹、饭后不宜打球。


16.网球

益处:网球是一项有氧和无氧往复交替的运动,男女皆宜。打网球能够锻炼大脑反应能力、提高肌肉力量和机体协调性。网球是一项高雅的运动,能够培养节奏感和美感,还有助于释放精神上的压力。打网球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改善食欲和睡眠。打网球的运动量较大,能够消耗多余脂肪,使体形趋于完美。因为没有身体接触,所以打网球不太容易受伤。


风险:最常见的是容易引起执拍一侧的手臂肌肉过度发达而导致两侧上肢的肌肉不对称,也常因为剧烈的挥拍动作而导致肘关节外侧的前臂肌肉附着点发生劳损而形成“网球肘”。高位击球时需要肩关节的大力运动,所以容易导致肩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损伤。因为场地比较大,过于频繁、往返的奔跑,对膝关节韧带的损害较大,步伐错乱时还容易导致踝关节扭伤。


伤例:周某,女,26岁,初学网球2个月(右手持拍),打球后感到右肘关节外侧酸痛、无力,无法继续打球,就是拿重物、拧毛巾都很困难。医生在检查中发现右肘关节外侧稍有肿胀,按压肿胀的位置时疼痛明显,前臂的旋转力度减弱,拍X线片没有发现骨与关节异常,最后诊断为“网球肘”。按照医生的嘱咐,在肿胀处敷贴消痛贴膏,接受推拿治疗,佩戴自发热护肘,2周后肿痛基本消失。6周后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更换了新的球拍,配装了避震器,纠正了挥拍动作,逐步增加运动量,未再出现肘关节疼痛。


提示:周女士个子偏小,身体较为单薄,自己老是感到上肢力量不够,但是选用球拍又比较随意,加上初学阶段击球姿势不够规范,最终导致肘关节劳损。不同性别、量级、喜好的练习者应选择不同重量的球拍和不同的拍线磅数,还需要规范击球姿势,以免给手臂肌肉带来额外负担。打球之前必须进行腰部、手臂、下肢为主的韧带的拉伸运动。一旦出现关节的不适,应当佩戴护具,控制运动量,最好将每次打球的时间控制在1个小时左右。如果是进行较长时间的锻炼,应该安排好中场休息,注意补充水分、电解质和糖分(香蕉是比较理想的水果)。打网球的技术含量高,不正确的动作更加容易招致损伤,应该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逐步提高打球技巧,有效减少伤病。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骨一科 脊柱运动医学组  马笃军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