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中风防治,重在预防,贵在早期识别

发布日期:2022-10-29

2022年10月29日是第17个“世界卒中日”,本次主题是“识别中风症状,把握宝贵时间”。


什么是中风?

中风也叫脑卒中,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


在临床中许多患者存在各种中风的认识误区。

68岁的张大爷某天右腿突然没力,走不了路,他想可能是腰椎病发作了,休息几天应该能好,但后面还是没改善。当他到医院就诊时,医生告诉他,这是脑梗死,他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66岁的几年前刘姨就被诊断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医生建议她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预防脑卒中。但刘姨认为只要把血压、血糖控制好就行,不愿多吃药。某天她突然出现左边胳膊和腿麻木、乏力,到医院一检查,确诊是脑梗死!

74岁的王伯去年王伯突然发生脑梗死,经过医生精心治疗后,恢复得很好,没有后遗症。医生要求他定期到医院复诊、按时吃药。但王伯觉得自己身体已经没事了,药吃多了还有副作用,药没吃,医院也不去,还继续吸烟、喝酒。后来又复发了!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中风的典型症状有:

1、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

2、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3、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4、双眼向一侧凝视;

5、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6、眩晕伴呕吐;

7、意识障碍。


非医务人员可以通过“BE FAST”评估法进行简单判断。

“BE FAST”的中文意思是“要快”,体现了脑卒中救治的时效性。前五个字母分别对应脑卒中一种识别症状:



另外,也可以用“中风120”进行快速甄别。

1 代表“看到1张脸(口角歪)”

2 代表“查两只胳膊(一侧不能抬)”

0 代表“聆(零)听语言(说话不清楚、大舌头)”



因此,一旦发现疑似脑卒中患者,应即刻送往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规范救治。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时机称为时间窗。目前的静脉溶栓时间窗为起病4.5小时内。


对于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大血管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前循环闭塞发病时间在8小时以内;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发病时间在24小时内可以在专业医师评估后行机械取栓治疗。及时治疗能明显改善部分严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降低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与可干预性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

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吸烟、酗酒、肥胖、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等,其中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发生的最重要环节。我们能够干预的是后者,这是临床、科普工作的重点。


脑卒中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指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

01、防治高血压病

高血压是卒中和TIA发生和复发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控制血压是预治脑卒中发生和发展的核心环节。根据WHO标准,一般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应更严格的控制血压,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左右。


02、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糖尿病前期、胰岛素抵抗与缺血性卒中发生显著相关。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约是普通人群的4倍。目前,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尚无定论,应强调患者糖代谢状态的筛查,制定患者血糖水平个体化控制目标。


03、防治高胆固醇血症

高胆固醇水平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降低胆固醇水平可以减少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应控制饮食、体育锻炼,必要时予药物强化降低胆固醇水平。


04、防治心脏病

心房纤颤、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常引起栓塞性卒中,主要应用抗凝药、抗血小板药物。


05、戒烟

吸烟及被动吸烟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烟草中含有尼古丁可以使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应采用综合控烟措施对包括所有卒中病史的吸烟者进行戒烟。


06、生活方式

饮食与营养:健康膳食结构可能有助于降低卒中的发生或复发风险,应增加钾、水果、蔬菜、鱼类与膳食纤维摄入量。

身体活动:日常身体活动缺乏及久坐是卒中的危险因素,规律进行身体活动并减少久坐时间从而降低卒中风险。

饮酒:饮酒与缺血性卒中风险具有相关性,过量饮酒使卒中风险增加。

肥胖:肥胖是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减重可改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减重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加强运动、药物及手术等方式实现。


07、睡眠呼吸暂停

睡眠呼吸暂停会增加卒中、死亡和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和心房颤动)的风险。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应该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睡眠呼吸暂停评估,对于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可采取进一步治疗手段。


08、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卒中及其它血管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增高有关。可应用叶酸、维生素B6、B12降低Hcy水平。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合理膳食。


09、颈动脉狭窄

可选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或他汀类药物治疗,严重时可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或血管内介入治疗等。


10、抑郁情绪

研究提示可能增加脑梗死发生风险,因此应培养良好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二级预防是针对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患者,通过寻求卒中事件发生的原因,针对所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进行治疗,达到降低卒中复发危险性的目的。

01、病因预防

对可干预的病因学进行防治,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房颤等。


02、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建议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干预,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吲哚布芬等。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脑病与心理病科  郑浩涛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脑病与心理病科 秦秀德


展开